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望子成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望子成器

分类:【传统文化】

恩格斯曾把“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视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秦文化范畴中,秦人的生育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云梦秦简《日书》集中地反映了秦国社会的生育情况以及秦人的生育价值观念。

秦人对生儿育女同五谷六畜的生产一样极其重视。他们盼望多子多福,畏惧无后绝嗣,重生男而轻生女,祈求孩子生得健康、肥白、漂亮、可爱。在秦人众多的禁忌之中,生育禁忌占有突出的地位。《日书》为“生子”列出了许多良日和忌日。例如,每月的五日和己巳日是生孩子不吉利的时间,在此日出生的孩子会长得丑陋鄙俗,男孩将来要做别人的“臣”隶,女孩子则要当人家的女奴“妾”,而且他们还将加害父母亲。

对触犯忌日所生孩子,秦人干脆溺弃不育。每月九日则是生育的好时间,凡在吉日出生的孩子,肯定“生子美”

、“以产子,肥”

、前程似锦,必交好运。而凶日所生孩子或早夭,或贫病交加,不得善终。

秦国社会存在杀婴现象,《日书》乙种简文有“凡己巳生,勿举”之句。从生育禁忌角度考察,似乎杀婴仅是迷信观念导致的愚昧行为。如果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就会发现杀婴行为的真正动机,在于小农家庭及贫穷手工业者生活负担过重,无法养活较多的人口,不得不将亲生骨肉的生命早早终止。正如《淮南子?齐俗训》所说“秦王之时,或人塞子,利不足也。”鉴于杀婴习俗妨碍国家人口的增殖,秦政府特制定法律,明文禁止随意杀婴,但允许杀弃先天性畸形儿。

《日书》中“生子不完”

、“生子不?”(《传》:“体全日?”)

的简文告诉我们,秦国社会人口生产过程中尚存在不少的畸形儿、残疾儿,人口质量处在低水平。

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其简陋,秦国普通妇女在生孩子时经常不幸丧生,“丁未生子,不吉,毋(无)母。”

就反映了产妇死亡的事实。许多产妇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现象,如“以生子,子不产。”

“丁卯生子不正。”

从《日书》简文内容中可知,当时社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特别是未满月的新生儿、周岁前的婴儿和3岁前的幼儿,大量夭折。有的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死了,有的生后不到3天便停止呼吸,有的只能活10天,有的婴儿3个月即夭亡,有的幼儿不满岁便因病而死。秦人把这些死亡现象都解释为触犯了生育禁忌、在生育不吉之日生孩子所造成的。因此,秦人特别讲究对生育良辰吉日的把握。

春秋战国时期,同其他诸侯列国相比,“秦人爱小儿”是非常闻名的(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秦国父母们对其儿女前程的关怀,远胜过关心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爱怜与期待,其舐犊之情,感人至深,这在秦简《日书》中表现得极为清晰。然而,秦人的社会意识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中下层社会的秦人视野只能局限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故其对儿女之期望虽然美好,却是有限的。秦人对孩子未来命运的祝愿和前程的希冀,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政治地位、社会名望――“贵”

因功拜爵,入官为政,有权有势,是普通秦人梦寐以求的心愿。人们多么渴望后辈能积极进取,荣受二十级军功爵的某一级,从而出头脱贫,光耀父母。具体来说,秦人希望孩子“必有爵”、“为大夫”、“为吏”、“为大吏”、“为正(政)”、“宠,事君”、“为上卿”,女子为“邦君妻”、“男好衣佩而贵”、“为邑桀”、“必驾”、“必使”、“肉食”等(见旧书?生子篇》)。

2. 经济收入――“富”

为官发财,或经商致富,是秦人对儿女的另一种良好愿望。不仅希望男儿致富,而且也指望女儿经商发迹。“庚寅生子,女为贾。”

史书所载巴寡妇清善于经营矿产业,都为明证。穷人不愿意看到儿女过父辈的贫困生活。

3.武艺技能――“武”、“巧”

秦社会盛行的尚武文化,使得父母们几乎无一例外盼望孩子长大应练武习剑,拥有一身夺取军功的好武艺,做为人生进取的资本。有的父母甚至希望孩子“武以圣”

,达到习武者的理想境界。也有某些秦人,特别是手工业者,只图孩子多学手艺,当个良工巧匠,以便糊口立身。

4. 身体素质―“良”、“寿”

在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秦国乡村,人的天然体质便成为抗御疾病袭击的唯一手段。秦人十分希望孩子有个强健体魄,形体长大结实,生命健康长寿。女孩子则要长得美丽动人,讨人喜欢,且有个好身体,以便嫁给好丈夫。

5.道德品质――“孝”、“闻”

尽管秦国号称“无儒”,但是,秦人仍然希望儿女们对自己能存有“孝”敬之心,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成为闻名乡里的有德之士。不会有任何一位父母情愿孩子沦为不敬父母、劣迹昭彰的不肖子。

然而,现实生活常常与人们的美好希冀相反。绝大多数下层社会的秦人后代仍然步父辈后尘,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和卑贱的地位。《日书》给许多孩子安排了很不如意的命运,如“丑,必为人臣妾”

、“穷而疾”

、“贫,毋终”

、“少孤,衣污”

、远离故园等。自然,这一切又被秦人归因于触犯生育忌日凶时所致。在秦人看来,除了生育的时间讲究以外,孩子出生时的方向同其未来前程亦存在直接联系:东向者“贵”,南向者“富”,西向者“寿”北向者“贱”,西北向者将遭刑罚

。秦国厉行的奖励军功政策,的确使一部分出身贫贱、身份低微的普通士卒依赖军功而成为暴发户,从而改变了社会地位。这一事实表明,在秦国,通过辛苦耕作、奋勇杀敌而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要比其他诸侯国更多一些。因此,秦人对儿女前程的设计与期待心理并不是凭空想象、毫无依据的幻想,而是有其现实社会基础的。秦人“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於前者,皆是也。”

如此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并心进取,应当说与其父母的殷切期望是分不开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