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执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朱执信分类:【文化精萃】 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原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生于广东省番禺(今广州市)。幼年时入私塾读书,后又从舅父汪仲器学习数学。1902年进广州教忠学堂学习,并开始购阅新学书报,探求新知识。1904年官费赴日本留学,攻读政法。1905年夏加入同盟会,任评议员兼书记。曾在《民报》上多次发表政论文章,阐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批判康、梁保皇立宪谬论,揭露清政府立宪骗局,力主以革命求共和,反对改良主义。同时还片面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以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一些片断。1906年回国,先后以广东高等学堂、法政学堂以方言学堂教员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征集同志,进行反清斗争。1910年(宣统二年)2月,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参加广州“黄花岗之役”,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武昌起义后,参加广东独立活动,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负责编练军队,准备北伐。又任广东审计院院长等职。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离开广州去上海、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后去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奉命返粤。1915年前后,为讨伐袁世凯,在广州及东浣、阳江、番州等地策划了一系列反袁武装斗争。同时还为《民国》杂志撰文,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1917年护法运动期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及掌管机要文书等职。1918年到上海,积极从事驱逐桂系军阀的军事活动,参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撰写。并担任《建设》杂志和《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述工作。“五?四”期间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1920年9月21日广州虎门要塞司令诡称桂系背叛,请其前去主持。当到虎门招降时,被桂军杀害。著作有《朱执信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