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冶分类:【传统文化】 金元时数学家。也是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 城县)人。 著《测圆海镜》12卷(1248)、《益古演段》3卷(1259)、《敬斋古今?》40卷(?tǒu投上声,演算)、《泛说》40卷、《文集》40卷、《壁书丛削》12卷。后三书今已失传。《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改进、发展“天元术”,创新高次方程解法,方程各项系数、常数可正可负。“天元术”中小数记法当时最为先进,较比利时数学家斯台文早300余年。于勾股容圆亦有研究。将几何与代数结合以解决数学问题,此法在17世纪笛卡尔发明解析几何学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女诗人。字季兰,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幼聪颖,五岁能诗。年长为女道士,“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常与名士交往唱酬。与陆羽、刘长卿、皎然(僧人)唱和颇多。晚年曾被召入宫中,因曾上诗叛将朱?,为德宗所杀。李冶工诗,以五言见长,多赠人与遣怀之作。重抒情,言流畅而富神韵,如《湖上卧病喜陆鸿渐(即陆羽)至》、《寄校书七兄》、《相恩怨》等。属对工整,善用比兴,抒怀不避人言,其反封建礼法之胆识可知。刘长卿称其为“女中诗豪”,清纪昀言其五言诗“置之大历十子之中,不复可辨”。《全唐诗》收李冶诗十六首,补遗二首。《四库全书》收录《薛涛李冶诗集》。 金、元之际数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生于大兴城,1230年(金哀宗正大七年)中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蒙古军陷钧州,他弃职北走,流落在忻、崞间(今山西忻县、原平一带),以研究学问为主。后到元氏封龙山隐居讲学,与张德辉、元欲友善,号称“龙山三老”。1259年,忽必烈在大举进攻南宋前,曾在上都(内蒙多伦附近)召见并请教治天下之法,他主张立法度、正纪纲。忽必烈于1261年登位后,曾以高官厚禄聘他为官,其以老病为名,婉言拒绝。1265年(至元二年),被召为翰林学士,就职数月辞去,继续隐居讲学,从学者甚众。他从1232年放弃功名后,便终生从事数学研究。他不完全同意理学家的主张,认为朱熹著作不通之处亦很多,说“术数虽居六艺之末,而施之人事,则最为切务”。他反对象数(把物象符号化、数量化,用以推测事物关系与变化)的神秘主义,认为数学来自客观的自然界。这些思想十分可贵,是他在数学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1248年他著有《测圆海镜》12卷,对天元术(引用天元作未知数符号的代数方法列方程)、几何学(关于直角三角形和内接圆所造成的各线段间关系)有重要贡献,是符号代数学的开端,对传统数学有重大丰富和发展。1257年撰写《益古演段》三卷,用天元术解释蒋周所著的《益古》,意在普及天元术。他还著有《泛说》四十卷,《敬斋古?(?,tou)》四十卷、《文集》四十卷,《壁书从削》十二卷。其中《泛说》、《文集》和《壁书从削》已佚,现传残本《敬斋古?》有《泛说》的引文。清代学者对他的著作曾给以高度的评价,称赞《测圆海镜》是“中士数学之宝书”,“中华算书实无有胜于此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