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广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广利分类:【文化精萃】 西汉将领。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武帝宠姬李夫人之兄。太初元年(前104),武帝得知大宛王有汗血名马,派使重金求换。大宛王不予。武帝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出击大宛。反被大宛守军打败,伤亡惨重。太初三年(前102),李广利率步、骑兵六万多再次出征大宛,屠轮台(今新疆轮台),直抵贰师城(大宛王都,今吉尔斯马尔哈马特)。猛攻四十余日,大宛贵族谋杀其王,献马投降。汉军另立大宛王,与其结盟后罢兵而还。为此被封为海西侯。天汉三年(前98),他又率骑兵三万出酒泉,攻击匈奴右贤王,两军战于天山,共斩俘匈奴万余人。回军途中,被匈奴包围。数日后,行军司马赵充国率精壮兵卒百余人陷阵突围,他领兵紧跟其后,方得脱围。此役,汉军将士阵亡十之六七。征和三年(前90),李广利率兵七万从五原出塞,在句山峡谷打败匈奴右大都尉及卫律的骑兵。其后与匈奴军战于燕然山(蒙古杭爱山),匈奴利用夜暗,在汉军前面挖掘一条深达数尺的濠沟,然后从其背后猛攻,汉军惨败,李广利投降,狐鹿姑将女儿嫁给他为妻,对他恩宠有加。岁余,遭卫律谗毁,为单于所杀。传见《汉书?李广利传》。 (? ―前88)西汉中山国(治今河北省定县)人。其妹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生昌邑哀王,广利以此见信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武帝任其为贰师将军,率属国骑兵六千人及各郡国不法少年数万人,远征大宛(今费尔干纳地区),索取汗血马,其目的在于向西域各国扬汉朝廷威武。向西过盐水,沿途各小国皆闭城坚守,不肯供给食物,汉军攻之不下,则引军而去;攻克则索要军粮。至郁成(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时,只余兵士数千人,而且都疲惫不堪。攻郁成城,受到顽强抵抗,死者甚众。广利与部属商议,认为郁成尚无法攻克,何况大宛王都,便决定引军退回。往返前后二年,至敦煌时,将士只余十分之一二。因此派人向武帝上书说,大宛路途遥远,供给困难,士卒不患战而患饥。兵力单薄,无力拔取大宛。希望暂时罢兵,调集大军后再远征。武帝大怒,派使臣传圣旨:军有敢入(玉门关)者,斩之。广利大恐,率兵屯驻敦煌,不敢入关。当时汉军赵破奴部二万人败降匈奴,因此朝廷公卿皆愿罢征宛军,专攻匈奴。武帝认为已出动大军伐宛,大宛小国,攻之不克,则大夏等国会轻视汉,而大宛的良马亦难再得到,乌孙、轮台等国也会刁难汉使臣,汉朝廷必为各国耻笑。因此下令惩处认为伐宛不便的邓光等臣僚,并且赦免囚徒,调发恶少年及边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集结到敦煌的士兵六万余人,尚不包括转运背负军粮器械者。牛十万头,马三万匹,及驴、驼等万数。举国骚动,转相奉命伐宛者,共五十余校尉。大宛王城无水,食用城外流水。汉军攻城时切断其水源,派水工前往断其水道。又从酒泉、张掖北调戍卒十八万,设居延、休屠二县守卫酒泉。转运粮草的人车从全国各地发往敦煌。李广利复率大军征大宛,顺利抵大宛城下,广利军到者三万人。宛兵迎击,汉军将其射败,宛兵入保其城。广利令水工断其水源,宛城内守军大困。汉军围城四十余日。大宛贵族相聚而谋,认为宛王毋寡藏匿良马,杀汉使者,如杀死毋寡,供献良马,汉兵定会撤离;不行,再死战不迟。遂杀宛王。汉军克外城,俘宛勇将煎靡,宛人大恐,退保中城,于是派人将宛王头献给广利,并声言说,汉若撤兵,将尽献良马,任其挑选,并向汉军提供粮食,否则,将把良马全部杀死;而且康居的救兵将到,那时里应外合,与汉军作战。李广利听说大宛城新近从汉人那里学会凿井,城中所储粮食尚多,若康居兵再到,汉军必败;况且其王已诛,汉军威已振,师出并非无功。诸将亦以为然,因此同意了大宛的请求。宛人献马,令汉军挑选;为汉军提供食物。广利命人择良马数十匹,稍差者三千余匹。立大宛善待汉使者的贵族昧蔡为宛王,与大宛订立盟约后还军,然而最终未能入宛中城。广利属下将领上官杰攻破郁成,杀郁成王。大军东归,西域各小国听说大宛被击破,皆派子弟随军入朝贡献,作为人质。广利率军入玉门关,仅余将士万余人,马千余匹。 此次西征,军不乏食,战死者亦少,但因将领贪恶,不爱惜士卒,所以损失的人马众多。武帝见广利万里征伐,得胜还朝,欢喜非常,对其过错也不加追究。下诏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其属下拜九卿者三人,任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官者百余人,千石者千余人。士卒获赏赐共值四万钱。李广利两度伐宛,共历时四年,损失将士数万人,军资无数。大宛拜服,西域震动,此后西域与汉王朝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西征大宛后十一年,征和三年(前90),又率军七万远征匈奴,至郅居水,正值其妻因巫蛊之事下狱,由是狐疑,欲深入邀功,结果大败,降匈奴。匈奴单于知其贵幸,以女儿妻之,尊宠异常。后遭卫律诬陷,被杀,临死前怒骂:我死必灭匈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