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国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杨国忠

分类:【传统文化】

唐玄宗时宰相。本名钊,杨贵妃(玉环)的堂兄。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因杨玉环得宠,身兼要职多种。天宝十一载(752),代李林甫为右相,独领40余使,权倾朝野,炙手可热。他把持国政、财政、人事、军队等要害部门,愚弄上下,生活奢侈,横征暴敛。两次发动对南诏战争,丧师数十万。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以诛国忠为名,发动叛乱,他随玄宗西逃,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为士兵所杀。

唐宰相。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贵妃杨玉环之堂兄。天宝初年,杨玉环为玄宗所宠,策封贵妃。国忠也因贵妃引荐,颇得玄宗欢心,初赐金吾卫兵曹参军,旋迁监察御史。他善解君意,对玄宗行止探知甚微,投其所好,因此受到玄宗的格外垂青。很快提拔他兼任度支员外郎,又兼十五使职。天宝七年,又提升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为了谋取相位,他千方百计诋毁李林甫,使玄宗渐渐疏远他。天宝十一年(752)李林甫病死,国忠代为右相,遂权倾朝野,兼领四十余使;又专判度支、吏部、独揽财政与人事大权。他一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与杨氏诸姊妹斗富争奢;一面结党营私,贿赂公行。还两次盲目地对南诏发动战争,损兵二十余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致使国库空虚,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给安史之乱以可乘之机。他与安禄山素不睦,对安的叛反阴谋,虽有所觉察,但并未加以防范。天宝十四年(755)安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号令天下,发动叛乱。在抵抗安、史叛军的过程中,杨又因与哥舒翰有怨,害怕哥舒翰公报私仇,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逼迫其出关决战,造成桃林之战的失败。杨国忠对安史之乱的发生及其后果是有重大责任的。潼关失守,安禄山逼近长安,国忠随玄宗西逃入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六军不发,遂为禁军所杀。新旧唐书有传。

古代鬼话。叙述鬼妇痛斥杨国忠专权祸国并暗示胡兵将起的故事,唐天宝中,杨国忠权势薰灼。忽有一妇人,诣宅请见,不许,乃言要烧宅,卫惊惧,始入。及见,妇人谓国忠曰,公为相国,何不知否泰之道。公奢纵不节,德义不修,欲社稷安而保家族,必不可也,国忠大怒,欲杀之,忽不见,顷而又复立于前曰,我实可惜太宗之社稷,公一死小事耳,可痛者,国朝自此弱。我来白公,胡多事也。公胡死也,民胡哭也。言讫,不见。后至禄山起兵始悟胡字。见《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五引《广异记》。

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堂兄。本名杨钊。蒲州永乐 (今山西永济) 人。其父杨?。则天朝幸臣张易之为杨国忠之舅。杨国忠少时,饮酒赌博,品行不好,为宗族亲党所鄙。发愤从军,渐迁至金吾卫兵曹参军 杨贵妃有宠,擢杨国忠为监察御史。深结李林甫,平步青云,迁检校度支员外郎、侍御史等十五使,天宝十一年 (752),李林甫死,杨国忠代其为右相,兼文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等职,专制度支、吏部,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淫纵不法。既得权柄,穷追李林甫不法事,破其家。玄宗以其功封卫国公。时安禄山恩宠特深,手握重兵,阴有异志,杨国忠想将其制服,屡次于玄宗之前,陈说安禄山悖逆情事,玄宗不相信。杨国忠派门客刺探安禄山的隐情,杀其在京城的耳目,想激怒安禄山,取信于皇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恐为杨国忠所图,遂举兵反叛。哥舒翰守潼关,杨国忠害怕其兵危害自己,虽迫哥舒翰出战,结果兵败,潼关失守,玄宗率百官及后宫仓忙奔蜀 至马嵬驿,军士饥饿愤怒,大将陈玄礼恐军乱,鼓动军士杀杨国忠,以泄其怨愤,正值此时,吐蕃和好使在驿门拦住杨国忠诉事,军士大呼: 杨国忠与蕃人谋叛,斩其首。其妻裴柔自杀。五子皆被诛。玄宗被迫赐杨贵妃自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