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维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维桢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因善铁笛,又号“铁笛道人”。会稽(今属浙江)人。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进士,授天台尹,后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曾参与修撰辽、金、宋三史,作《正统辨》。元末兵乱,辞官。明初,应召修礼乐,百余日即乞归,返家而卒。长于诗文,乃当时文坛领袖,其诗号为“铁崖体”。其七言歌行多咏史、拟古之作,不独学习杜甫,尤好模仿李贺,故不免流于怪诞晦涩,如《鸿门会》;其五、七言绝句则多模仿六朝民歌及刘禹锡竹枝词,其《海乡竹枝歌》反映盐商对盐工压迫,很有现实意义。有《东维子集》、《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及《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等行于世。 元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及第,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因耿直忤物,十年不调。后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上,因兵乱避地富春山,徒钱塘。张士诚据浙西,屡招不赴。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召他纂修礼乐志书,杨维桢谢使者曰:“岂有八十岁老妇,就木不远,而再理嫁者耶?”明年,又遣松江别驾追促,杨维桢作《老客妇词》以拒之。朱元璋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仍赐安车请他到朝,留一百二十日,待所修书叙例略定,即请归,抵家而卒。 杨维桢工诗,其《古乐府》尤盛行,张伯雨序其乐府云:“《三百篇》而下,不失比兴之旨,惟古乐府为近代善用吴才老韵书,以古语驾御之,李季和(李孝光)、杨廉夫遂称作者,廉夫又纵横其间,上法汉魏,而出入于少陵(杜甫)、二李(李白、李贺)之间。所作古乐府辞,隐然有旷世金石声。又时出龙鬼蛇神,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钱谦益等亦极称之。他的文章亦清俊飘逸,其诗文称“铁崖体”,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杨维桢亦善书法,尤以行、草为工,李东阳云:“铁崖不以书名,而矫杰横发,称其为人”,吴宽则称他的书法如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斫,倒载而归。其突出特点是“狂怪”。他的“狂怪”,自从汉晋书家中来,实际上是法古求新,以矫时俗书风。到了明代,宋克即沿此而发扬光大,亦自树一帜。传世书迹有《诚南唱和诗》、《壶月轩记》等。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事迹略见《元诗选》、《列朝诗集小传》、《书林藻鉴》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