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杭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杭州

分类:【文化精萃】

公元589年 (隋开皇九年) 废钱塘郡置杭州,这是杭州名称的开始。位于浙江钱塘江下游北岸,西湖之滨,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五代吴越和南宋先后在这里建都,共二百二十余年。吴越称西府,南宋名临安。两次建都促进了杭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南宋建都的一百五十余年,移民云集,市井繁荣,西湖建设得更加美丽,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马可?波罗称之为“世界上最富丽名贵”的“天城”。现为浙江省省会,世界闻名的游览城市。主要的名胜古迹有:宋故城遗址,灵隐寺、飞来峰造像、岳王庙、岳飞墓、六和塔、保淑塔、烟霞洞、净慈寺、西泠印社、秋瑾墓等。

今浙江杭州,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杭州最早称余杭。相传,大禹曾在此舍杭登陆,故名。早在4700多年前,杭州已有了以黑陶文化为特征的“良渚文化”。春秋战国之际,杭州大部分属越国,北部属吴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杭州为会稽郡属下的钱塘县,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史籍记载中。杭州之名始用于隋朝。开皇九年 (589),隋文帝杨坚平定南朝陈后,改钱塘县为杭州,州治设在余杭。开皇十二年 (592),在凤凰山麓筑城,城周约36里,即今日杭州市的前身。杭州作为都城的历史始于南北朝。南齐永明三年 (485),齐豪强借校籍敲诈舞弊,致使百姓大量破产流亡。富阳 (今浙江富阳) 人唐寓之率流民在新城 (今浙江新登) 起义,次年,唐寓之攻占钱唐县自立为帝,设百官,立太子,国号吴,以新城戊为天子宫,钱唐县厢为太子宫,建立了钱唐县 (即杭州) 历史上第一个都城,不久,起义失败,五代十国时,钱槿在此建吴越国。都杭州,改称西府,又名西都,并进一步开发杭州,对杭州城进行扩建。又修筑捍海塘,使城市免受潮汐的干扰破坏,以利发展生产。唐末大顺元年 (890) 及景福二年 (893),钱槿先后在杭州兴建、扩建罗城,罗城城周达70里,东南沿江,西濒钱塘湖、霍山,南至六和塔,北达艮山门外范浦。据《吴越备史》载,罗城有城门十座,建筑十分考究,修有高大城楼,东有钟鼓报时,西有武台,可容兵百余人,罗城要道有重兵把守。因城南北宽、东西窄,形如腰鼓,故又有 “腰鼓城” 之称。钱槿时还在杭州筑 “子城”、“夹城” 子城位于凤凰山东麓,为宫城、夹城筑于子城之外围。罗城与夹城的面积之和大于今日杭州市。吴越国时,西湖得到疏浚、修整,华屋高宇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商旅如织,风帆如云,一片繁华景象。吴越国佛教盛行,灵隐寺、六和塔、保?台、雷锋塔都是当年佛教兴盛的标志,故吴越有 “佛国” 之称。北宋统一后,杭州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东南的一大都会。南宋都城南迁,建炎三年 (1129),升杭州临安府,故杭州又称临安。绍兴八年 (1138),正式定临安为行都,从此,杭州不仅是 “东南第一州”,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入到我国六大古都的行列之中。宋高宗都临安后,即在城内大兴土木。宋临安城分内、外二城,内城建于凤凰山,为皇宫,又称大内。城周9里,在吴越旧治基础上加以扩建,内有皇都宫殿,气势森严。从皇宫和宁门向北至武林门建有一条御道,称天街,又名御街,长达13500尺。御道两旁开凿河渠,将皇帝与百姓分开。外城即以罗城为基础修建而成,开城门13座,并有护城河、瓮城等防卫系统。为便于管理,临安城被分为13厢,其中城内9厢,城外4厢,各设厢官管理。城内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不同经济区,东门菜、西门水、北门米、南门柴,各区既有区别,又互有联系。御街、荐桥街、后市街等主要街道,构成了临安城繁华的商业区,人称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各种专业性集市、商行、茶坊、店铺遍布里弄巷坊。商业繁荣也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造纸、印刷、瓷器制造都是临安城中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对宋及后代有着巨大影响。印刷业、造纸业的兴盛,标志着临安文化的发达。南宋,西湖被进一步开发利用,不仅用于农田水利,而且建成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沉缅于湖光山色,饮宴游乐。马可波罗面对秀丽的西湖称羡不已,将杭州誉之为 “世界最富丽名贵” 的 “天城”。南宋,是杭州历史上最为繁华的时期,在宋辽、宋金交战时,这只是一种畸形的繁荣,德钓二年(1276),元军攻入临安。临安结束了近140年的都城历史 元改临安府为杭州路,杭州之名沿用至今。随着全国政治重心的北移,杭州失去了政治桂冠,但其经济地位仍旧重要。明清两代,以其物产富庶,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商业繁荣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仍为我国东南的一大都会。

位于浙江北部钱塘江畔,西倚西子湖,背靠武林山,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南朝南齐永明四年(486年),唐寓之率领农民起义在此建都,国号“吴”,是为首次建都;五代时,钱槿立吴越国,杭州再次为都。南宋建都杭州后,经过扩建,城高3丈,厚丈余,外有10多丈宽的护城河,皇城内设7楼、19宫、30殿、20阁、60亭。杭州经济发展主要在隋唐之后,因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而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五代吴越国定都时,杭州成为“江南形胜第一州”。南宋时期,临安经济更加繁荣。著名的丝织品有“三法暗花纱”等,店铺林立。印刷业成为全国之冠,仅私家刻书铺即有20余家。凤凰山下官窑烧制的瓷器,釉色莹彻,工艺精美,专供皇室享用。当年城区内手工作坊的工匠多达5000余人。商业发达,有专门的米市、柴市、鱼市、菜市、金银珠宝市等。杭州还是当时的对外贸易港口。近代以来,杭州尤以织锦、刺绣驰名中外、龙井茶也久负盛名。南宋时期,杭州的科学、文化事业居全国前列。南宋时的太学,生徒曾有二、三千之众。同时出现了武学、医学、算学等专门的学校。官坊重刻经史子集,使之成为全国的通行范本。清代修《四库全书》,共抄七部,杭州得一,敕建文澜阁存之。至今,文澜阁仍存。杭州留存的名胜古迹多为宗教建筑及其名人墓葬。钱塘江边,有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王钱弘?建的六和塔。西湖西北有灵隐寺(云林禅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灵隐寺南面山中,有天竺三寺,分别建于五代、隋、东晋三朝。孔庙中所藏五代僧人贯休所绘十六罗汉像刻石、烟霞洞的宋初半圆雕观音、净慈寺的济公殿、栖霞岭的黄龙洞、慈云岭的资延寺造像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宗教遗迹。此外,还有岳王庙、于谦墓、张苍水墓、章太炎墓、陶成章墓、秋瑾墓等,均为名胜。杭州城的自然风光驰名中外,作为旅游城市,甚至超过其作为古都的意义。西湖风景区的著名景观,别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灵隐寺的飞来峰,古木参天,景色幽深。九溪十八涧、北高峰、五云山、玉皇山、凤凰山,孤山环绕杭州城。加之钱塘观潮,气势壮阔,为天下独景,令游者叹绝。故自古杭州有“人间天堂”盛誉。

杭州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北部濒临杭州湾,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湖山秀丽,风光旖旎,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先祖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春秋时期先后为吴越所辖,秦统一中国后即设置钱塘县,后又成为南宋的京城,成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在杭州城之西,水域面积约5.6平方公里,湖面平静如镜,四周群山环抱,山多不高,曲折蜿蜒,犹如绿色画屏,山青水秀,妩媚多姿,具有典型的湖泊风景和江南山水特色。早在宋代就以“西湖十景”闻名于世,近年又形成了“新西湖十景”,这些都是西湖风景的精华。杭州西湖又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这里有体现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良渚文化”遗址,有荟集五代、宋、元石雕艺术的飞来峰石窟造像,有始建于东晋的禅宗名刹灵隐寺,有南宋皇城的遗址,有吴越国时期所建的宝塔、海塘和堤闸。它是我国五代吴越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荟萃之地。历代名人如秦始皇、钱谬、白居易、苏东坡、岳飞、张苍水、于谦、孙中山、章太炎、龚自珍、毕升、喻皓、沈括等无不留下了值得忆念的遗址和遗迹。杭州还是我国的茶文化、酒文化、丝绸文化和古代出版印刷业、宋元的话本的发祥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