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板块构造学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板块构造学说分类:【文化精萃】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大地构造新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根据近年来海洋调查所获得的海洋地质、海底地貌、海底地磁等方面的资料,对地球上的海陆变化,乃至整个地壳运动,作了新的解释。首先,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洋底和陆地都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根据地球物理和力学方面的许多特点,把海底和陆地统一起来考虑,将整个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又分南北两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之间常以大洋中脊、大陆裂谷、岛弧、海沟以及转换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为边界。其次,它认为,不仅大陆在漂移,海底也在不断扩张和移动,促使板块运动的动力是地幔对流。由于地幔中的塑性物质或熔化物不断向上升起,并向大洋中脊两侧散开,因此,大洋中脊处形成的新海底岩石圈就被牵引远离大洋中脊而去,在海沟处下降重新进入地幔。再次,它仔细研究了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性质,认为在板块边界上可能存在三种相对运动形式:两个板块各自离开做相反方向的水平移动的离散运动;两个板块彼此相对运动,导致这个板块或另外一个板块不是卷曲缩短,就是表面区域被挤掉的汇聚运动;或是两个板块之间彼此相向“擦肩”而过的剪切运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