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果戈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果戈理

分类:【文化精萃】

俄国作家。1809年4月1日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喜爱民间文学。中学毕业后到彼得堡,并在一些机关任小职员。

1831年夏与普希金结识,交往甚密。同年9月和次年3月先后发表《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二集,颇受好评。小说吸收乌克兰民间文学的素材,笔调轻松诙谐,机巧幽默,展现了诗意化的乌克兰民族生活。

1834年秋任彼得堡大学世界史副教授,次年底离职,专事写作。同年发表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小品集》,开始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米尔戈哥德》中收入的《旧式地主》(一对夫妇百无聊赖、空虚闲散的庄园生活)和《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诺维奇吵架的故事》(两位绅士因一句戏言而长年专事诉讼,最后破产死去)取材于当代生活,显示了作家“含泪的笑”,的讽刺幽默艺术风格。《塔拉斯?布尔巴》以史诗般的描写歌颂老哥萨克塔拉斯?布尔巴为宗教信仰、民族自由、个人尊严忘我战斗的英雄形象。《小品集》和另外一些小说合称为“彼得堡故事”,从中明显感觉出霍夫曼小说艺术的影响。《涅瓦大街》揭示都市繁华掩盖下的附庸风雅、庸俗可笑的真面目。 《狂人日记》、 《鼻子》(1836)和《外套》(1842)则在“小人物”题材发掘中独树一帜。其中最著名的是中篇小说《外套》,小说主人公是庞大森严而又冷酷无情的官僚机构中的一个拮据、懦弱而又倍受欺凌的小官吏,作者通过他为仅有的一点幸福――一件外套而奋斗,以及得而复失的经历,表现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1833年开始喜剧创作。1836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情节写成的《钦差大臣》首次公演,引起轰动。身染都市恶习的外省青年赫列斯达科夫在一偏僻小城被误当作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以市长为首的当地“名流”竞相谄媚争宠,正当小镇的官民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时,真的钦差到了,喜剧以哑场收尾。外省小城官场的丑恶成了整个官僚机构腐败堕落的缩影,主人公的名字也成了撒谎吹牛恶劣习性的代名词。由于此剧招来上层的攻击和诽言,果戈理离开俄国到了德国和瑞士,后又迁居罗马。

普希金的死讯对他产生强烈震动。他立即全力投入长篇小说《死魂灵》的创作。1842年小说发表后给作者赢得盛誉。在这部小说中,果戈理的艺术才能得到尽情发挥。他通过乞乞科夫为谋取暴利,凭借伶牙俐齿、投机钻营手段,四出游说,收买死魂灵的故事,逼真地刻划了5个个性鲜明的地主形象:懒散、“甜得发腻”的幻想家玛尼罗夫,贪婪愚蠢的柯罗博奇卡,“吹牛大王”、酒鬼赌徒诺兹德列夫,粗鲁而又冥顽不化的索巴凯维奇以及吝啬成癖、爱财如命的泼留希金等。笔锋辛辣冷峻,细节准确真实,再现了沉闷空虚庸俗鄙陋的外省生活场景。在一段精彩的抒情插笔中,他把俄罗斯比作一架飞奔的三驾马车,对民族未来充满信心。

旅居国外期间他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他认定他的文学使命不仅要针砭时弊,而且还要为俄国指出一条健康发展的光明正道。他错误地拾起博爱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旧纛,创作能力衰退。《与友人书简》(1847)竟然歌颂起他以往所憎鄙的保守的教会及宗法制的落后势力,理所当然地受到进步人士的强烈抨击。别林斯基称他是“拿着皮鞭的牧师,是蒙昧主义和黑暗压迫的卫道士”。思想上的失误使他的《死魂灵》第二部的创作严重受挫,至死也未能写出令其满意的定稿。1848年在朝拜耶路撒冷之后回国,1852年焚毁手稿之后病逝。

果戈理的创作与普希金等人的创作一起,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自然派”的创始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誉为“俄国散文之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讽刺艺术大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