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子❶根据客观实际,改革和调整基层党的组织设置。1984年8月,省委组织部推广石家庄地区一些乡村适应商品生产发展,改革党的组织设置的做法,即: 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有利于改革和发展商品生产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经济联合体、进城经商农民、乡镇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1988年,省委组织部 《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对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全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提出了明确意见,在商品生产发展快、党员较多的大村镇可建立党的总支,党总支下面可按行业建党支部; 打破村、乡界限,在人员稳定的经济联合体中可建立党支部,受所属乡镇党委领导。1990年,省委组织部在丰南县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丰南县改进农村党小组设置,加强 “两组一区” (党小组、村民小组和党员服务区)综合建设的经验。之后,各地、市、县根据本地情况,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先后对党小组进行重新划分; 以党小组为核心,实行党小组、村民小组、党员服务区 “两组一区、三位一体”综合建设; 在村办集体工厂、经济联合体和专业户以及乡镇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党员有50人以上的,建立党总支,不足3人的,联合建立支部; 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根据党员数量多少,是否固定及时间长短,分别设立党总支、党支部或党小组,有的设立临时党支部或临时党小组,对没有固定从业地点的党员,则委托当地党组织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到1992年7月,全省在23 335个经济联合体和10 507名个体进城经商的农民党员中,建立了3个党委、6个总支、352个支部、2 290个党小组,把46 000多名农村党员及时组织到党的组织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