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柱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柱国分类:【传统文化】 ①本义为国都。《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高诱注:“柱国,都也”。②官名,战国时楚国以柱国名官,其职掌原为保卫国都,后统帅全国军队。亦称上柱国,位亦次令尹。《战国策?齐策二》:“(陈轸)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策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秦末农民起义军中亦设上柱国。北魏孝庄帝(528―530)时设柱国大将军,位居丞相之上。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置上柱国、柱国以酬勋劳,并为散官。唐、宋两代以上柱国为武官最高勋级,柱国次之。元、明因之。清代废。 官名。①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成为楚之最高武官,也称“上柱国”,其地位仅次于令尹。后世沿置。北魏设柱国大将军。西魏有八柱国大将军。后周以上柱国、大司马总领兵权。隋设上柱国及柱国,以酬功勋。②勋官名号。唐代以后,柱国用来作勋官之称号,为武散官,不掌实权,不理实事。最高者上柱国,次者柱国。宋、元、金、明历朝沿置,唯明改为左、右柱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