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柳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柳永

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省)人。生于世宦之家,兄弟3人均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景钓元年(1034)进士,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庆历年间,改官著作郎、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皇钓年间(1049―1054),迁屯田员外郎,因《醉蓬莱》一词得罪仁宗,不复擢用,不久即去世。柳永为人落拓不羁,不拘礼法,宦途坎坷,与下层人民如乐工、妓女有较为广泛的接触,一生专力于词的创作。第一个以城市生活入词。虽不免于粉饰太平,但扩大了词的题材,反映了城市风貌,提供了认识价值,贡献不可磨灭。又多写男女友情、妓女生活,虽不免于庸俗色情的内容,但写妓女一往情深,对其处境、心情亦颇多了解和同情,与晚唐五代艳词不可同日而语,他也写自己的落魄江湖、离愁别恨,颇有特色。其词深婉含蓄,情景交融。又兼用赋、比、兴手法。于小令之外,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造语明白浅近,不避俚俗,自此有雅词与俚词之分,对词的发展影响甚大。有《乐章集》,收词194首。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后世也称之为柳屯田。福建崇安人,《历代诗余》及《词综》以为是福建乐安人。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柳永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成年之后,从家乡到汴京赴考,但曾几度在科场受阻《能改斋漫录》有载:“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由于柳永在汴京的放浪生活,特别是他把这种生活尽情吐露于词中,因而触怒了以理学为门面的统治者,使得他一生都未受重用,只作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鹤冲天》)。从此,他便多次离开汴京去外地漫游,到过浙江、苏州、扬州、江淮、长安、成都、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湖南等地。直到景钓元年(1034)方登进士第,任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团练推官,此后又在浙江做了多年的地方小官。庆历三年(1043)改官著作郎入京,曾被仁宗召见,为太常博士。皇钓中,又迁屯田员外郎。但不久又因作《醉蓬莱》词有“太液波翻”句忤旨,被发落,而后流落不偶,不久便死于他乡,身葬北固山下。相传死后家无余财,群妓合金埋葬之。柳永的词,尽写都市繁华、旅途风光、男女恋情、娼妓悲欢,以及自己长期失意的郁闷、颓放和羁旅之哀,诸如《望海潮》、《迷仙引》、《雨霖铃》等。也有咏物、咏史和游仙等词篇。柳词曲折委婉,长于铺叙;融情入景,工于点染;语言活泼,不避俚俗。特别是在词体上,极大地推动了慢词的发展,使唐五代、特别是民间词中的慢词出现了质的变化。柳永开拓了宋词的题材范围,使词从贵族玩物一变而为市民文学。柳词与敦煌民间词的瓜葛是显而易见的。在词体和词风上的也独树一帜,使柳词风靡一时,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对两宋名家词人均有影响,并影响到金元戏曲和后世小说。可以说,柳永是中国词坛上最负盛名的词家之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有《乐章集》传世。

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出身仕宦之家,与兄三复、三接皆有文名,号称“柳氏三绝”。年轻时放荡不羁,流连坊曲。因怀才不遇,每填词抒发牢骚,曾赋《鹤冲天》曰:“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或说因此为宋仁宗所不喜,科场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浪迹江湖,游于娼馆酒楼间。年近50,方中景钓元年(1034)进士,圆金榜题名之梦。授睦州团练使推官、余杭令、监昌国州晓峰盐场等职,官终于屯田员外郎,故亦称柳屯田。

柳永善作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曲,必求其填词。所作语言通俗,曲尽委婉,歌女争相演唱,作品流传极广。时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中造诣最高的是抒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的作品,这类歌词有一百多首,占其现存作品的二分之一。如《雨霖铃》、《八声甘州》、《夜半乐》等,一扫弄脂调粉的气息,感情真挚,与自然景物密切相融,堪称不朽名篇。尤其是《雨霖铃》,一直被视为宋代婉约词的代表作。他善于体察市民的精神状态,讴歌新兴的都市文明,真实描写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如《破阵乐》尽情描绘了京城春季“竞龙舟”的活动,《一寸金》展示了市民竞相郊游的熙乐景象,著名的《望海潮》写杭州的繁华,把自然美景形容曲尽,又写得极有气魄,是宋词中描写城市胜概少有的佳作。相传金主完颜亮即因读了柳永《望海潮》而动南侵之念,妄想“立马吴山第一峰”。除了讴歌承平气象,柳永还有更多的词作反映了民间歌妓的愿望和痛苦,也有如《鬻海歌》这样的诗作,生动描写了盐民辛苦制盐的过程,寄托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柳词的艺术特征是长于铺叙,工于点染。善于用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词作构思细密,布局完整,又层次分明,波澜曲折。在语言艺术上,柳词通俗流宕,极富音乐性,较多地采用了民间的俚俗之语,善于用浅显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实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了在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市民情调,因而深得下层民众的喜爱。柳永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流传甚广,当时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发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自晚唐讫宋初,词坛占优势的是小令,但旋律复杂而富于变化的慢词更能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柳永既熟悉唐代旧曲,又善于接受民间新声,于是或利用民间曲调,或增衍拓展小令,或以旧曲翻新,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使许多慢词词调逐渐固定下来,亦使慢词的写作蔚然成风。他自己所作,除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如《木兰花》、《蝶恋花》等外,绝大多数是长调,最长者如《戚氏》多至212字,《抛球乐》也有188字,这是前所未有的。柳永还在许多慢词的调名上注明宫调名称,以指导乐工按调奏乐,意在证明长调与小令一样也可以入乐演唱,故其集名曰“乐章”。《乐府余论》指出:“中原息兵,汴京繁华,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一时动听,散布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柳永的创作道路及其在慢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柳词不仅对婉约派有着直接、明显的影响,即便对豪放派词人来说,也有间接或迂回的前驱作用。

对柳永作品的评价,自宋以来即有分歧。或以为他多用俗语,不登大雅之堂;且作品主题多涉男女情爱,有违于文人的高雅情趣。或以为他“俗不伤雅”,许多作品达到了“雅俗共赏”境地,也因此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其词作有《乐章集》传世,《全宋诗》收其《鬻海歌》等诗3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