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栖霞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栖霞山分类:【传统文化】 在江苏南京市东北20公里。古名摄山,又名伞山。南朝宋、齐间学者明僧绍隐居于此,后舍宅为寺。因其字栖霞,寺、山即以栖霞名之。有三条山岭,称东峰、西峰和中峰。主峰三茅宫(凤翔峰),海拔313米。山上广植枫树,经霜枫叶,漫山红遍,故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山上现存栖霞寺、明征君碑、舍利塔、大佛阁、千佛岩、天开岩、禹王碑等胜迹。 在南京市。古名摄山,因山中盛产甘草、野参、当归、茯苓等药草而得名。又因山形似伞,称?山。南朝刘宋时,隐居此山的明僧绍舍宅为寺,建栖霞精舍,栖霞山由此得名。栖霞山海拔284米,周围约7公里,分中峰(又名凤翔峰)、东峰、西峰。自古为佛教圣地,除与山东临清灵岩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和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为“天下四大丛林”的栖霞寺外,尚有千佛寺、无量殿、舍利塔和明征君碑等佛教建筑。山上枫树成林,每到霜降时节,红叶满山,“栖霞红叶”是南京胜景之一。山上还有叠浪岩、天开岩、一线天、纱帽峰和明月台等自然景致。 位于市东北约20公里处。四面崇岭似伞,亦称伞山;山中盛产当归、甘草等摄生药草,故又名摄山。南朝宋时,明僧绍(即明征君)来此隐居,齐永明元年(483)舍宅为寺,取名“栖霞精舍”,遂有栖霞山之称。山有三峰,中峰凤翔峰最高,海拔286米;东峰势若卧龙,称龙山;西峰状如伏虎,称虎山。山石嶙峋,曲径通幽。深秋时节,满山红叶堆锦散绮,“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桃花扇》)。“栖霞红叶”为南京胜景。乾隆誉之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山中有栖霞寺、南朝千佛岩造像和唐刻《明征君碑》。碑石为2亿年前深海植物海百合茎化石,碑面成梅花状白色斑点,世所罕见。还有舍利塔、毗卢殿、三圣殿、明月台、无量殿、白乳泉、玲峰池、中峰涧,以及奇峰突兀、“片云生断层”的天开崖,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故居“桃花涧”等。附近甘家巷、尧化门一带曾是南朝梁、陈帝王贵族墓葬地,墓道有石刻神兽、石柱和石碑,为研究我国古代雕塑、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