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桃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桃符分类:【传统文化】 春联的别称。相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树下有神荼、郁垒2神守护,百鬼惧之。后世习俗,每年农历新年,在长二三尺,宽四五寸的桃木板上画神荼、郁垒2神,或书写其名字,挂于门旁,以驱邪求吉,即桃符。宋代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五代时,后蜀(934―956)始在桃木板上书写祝祷之语或春日联语。后蜀国君孟昶在桃符板上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我国最早春联。此后桃符成为春联的别名。后又改用红纸书写吉祥联语,至明代始称春联。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 古代民间习用的镇邪物。相传东海度朔山桃树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捉百鬼以喂虎。故俗于夏历新年时以桃木板画二神像,悬于门户,用以辟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唐韦璜《赠嫂》诗:“案牍可申生节日,桃符虽圣欲何为?” 亦称“桃板”、“仙木”、“桃符板”。古时夏历新年的一种避邪门饰。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相传鬼魅畏桃木,民间遂于元旦以二桃木板悬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并书二神名,借以驱鬼压邪。五代时,始于桃符上书写联语,《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桃符之制,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而在桃符上撰写联语此时已成为文人的一种风气,苏轼诗“退闲拟学旧桃符”,即是言此。至明代,又改书联语于纸,遂演变为后来的春联,而桃符亦成为春联的别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