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桓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桓温分类:【文化精萃】 东晋大将。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晋明帝之婿。素有雄才大略,18岁时因报父仇而扬名。官拜驸马都尉,任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永和元年(345),继庚翼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梁等六州诸军事。三年,率军入蜀,留辎重于后,以轻兵直指成都,虏李势,灭成汉。进位征西大将军,威名大盛。及石赵内乱,屡上表议北伐,朝廷恐其建功。百计阻止,殷浩北伐失败,他上表弹劾,迫使朝廷罢黜殷浩,垄断了内外大权。永和十年(354),进兵关中,伐前秦,兵锋直达长安东面的灞上,受到百姓拥护,“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后因军粮不足而退兵。十二年,击走羌帅姚襄,收复洛阳。屡请朝廷还都于洛,为士族反对而作罢,太和四年(369),第三次出兵北伐,攻前燕,凿桓公渎引清水入黄河,亲率主力由水路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舳舻数百里,声势浩大。不料粮道被劫,仓惶退兵,中遭燕军攻击,损失3万余人,大败而还,声威受挫,为挽救声望,于太和六年废海西公,立简文帝司马昱,自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当涂),专擅朝政,复欲受禅自立,未遂而病死,他是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之一,《诗品》评其诗“平典似《道德论》”。诗皆不传。善为檄父表疏,以《文选》所录《荐谯无彦表》和本传所载《还都洛阳疏》较著名。《文心雕龙》称其檄文为“壮笔”。原有集,已佚。《晋书》有传。 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 人,父宣城太守桓彝。温豪爽有风度,姿貌甚伟。15岁时,父彝被江播等人杀害,温枕戈泣血,志在复仇。至18岁,江播已死,其子彪兄弟三人居丧。温诈称吊丧,进庐杀死江彪,并追杀二弟,时人称之。尚明帝女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庾翼死,以温为都督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永和二年(346)温率众西伐,灭成汉。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永和十年,桓温率步骑四万,一直打到关中,在蓝田大败前秦军队,进军灞上。关中父老持牛酒欢迎晋军,老年人流着泪说: “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官军!”因前秦坚壁清野。晋军乏食,被迫退兵。永和十二年,桓温再次率军北伐,攻占了洛阳。温向穆帝建议还都洛阳,又建议南迁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但帝皇及达官贵人均偏安江南,不愿北还。其后桓温回师,洛阳又被前燕攻占。太和四年 (369),温第三次北伐,率步骑五万人大破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 而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晋军粮道,温只得退兵。晋军在退兵途中遭到前燕骑兵追击,死三万余人 温因北伐失败,名实锐减。于是参军郗超进废立之计。太和六年,温乃废晋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遂专擅朝政。后以大司马镇姑孰(今安徽当涂) 。宁康元年 (373),温病死。以其弟桓冲为中军将军,都督三州诸军事,杨、豫二州刺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