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植物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植物学

分类:【地域文化】

(一)洛阳牡丹

牡丹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最初是野生植物,经过人工栽培,逐渐变为观赏花卉。洛阳位于伊洛河流域,土壤肥沃,适宜栽培牡丹。洛阳大量培植牡丹,开始于隋代。隋炀帝在洛阳辟地为西苑,诏天下献花卉,易州进天外红、软条黄等牡丹于其中。唐代武则天时,洛阳牡丹栽培进入繁盛时期。牡丹花色由隋代红、黄两色,繁殖成红、白、黄、紫等色。宋代洛阳园林很多,牡丹种植盛况空前。每年牡丹“花开时,士庶竟为遨游”,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

。当时文人墨客盛赞“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群芳之冠。

唐、宋时期,洛阳花工、花师们运用选种、育种和嫁接、杂交技术,精心培育出许多牡丹新品种。先后育出六代牡丹花王,第一代花王洛阳红,有大红袍、关公面等名目,花红味香,株大叶绿,由单叶变成千叶,从杂交得来,大约产生在武则天前后。第二代花王苏氏红,出自唐代洛阳苏氏家,花初开红色,盛开粉红色,其味清香,形态奇异。第三代花王左花,由唐代洛阳左家培育出来,千叶紫花,花大者盈尺。第四代花王魏紫,出自后周宰相魏仁溥家,花大如盘,味清香,优于诸花。第五代花王牛花,是五代时洛阳牛家培育出的珍品,千叶黄花,花色红与黄相间。第六代花王姚黄,是北宋姚家培育出的新品种,花大者盈尺,黄色,极其娇嫩。

元明清时期,洛阳屡遭战争破坏,洛阳牡丹也由盛转衰。至清代,牡丹尚有一百多种。到近现代,日趋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洛阳牡丹获得空前大发展,现已增至200多个品种,每年牡丹花会期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留连忘返。

(二)朱

与《救荒本草》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

,洪武年间被封为周定王,就藩开封后,鉴于中原地区水旱灾荒较多,有时粮食缺乏,即开始对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进行研究。他的《救荒本草》,就是研究救荒植物性状特征的以救荒为目的的专书。他曾派人到各地去搜集可食野生植物的种子,栽植在王府园圃中,亲自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形,对于每一种植物的名称、产地、性味、性状以及烹调方法等,都详加记载。尤其可贵的是书中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特征,都绘有逼真的插图。这种结合实验进行研究,是很进步的科学方法。《救荒本草》按照草、木、果、菜、米谷分做五类,又有菜可食、根可食、实可食、根叶可食等细目,分类虽不如今天科学,但条理很清楚。该书一方面沿着《本草图经》的方式进行研究,一方面却以研究野生植物为对象,它在研究植物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全书记载草木野菜414种,见于前代记载的仅138种。《救荒本草》成书于永乐四年(1406),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15世纪初期具有科学价值的植物学著作。

(三)吴其浚与《植物名实图考》

吴其浚(1789―1846)字季深、瀹斋,号雩娄农,河南固始县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状元,初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巡抚、总督等要职。他在各地做官期间,一直留心对植物的调查、搜集和研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植物学名著《植物名实图考》一书。

此书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有800多种。编写体例与分类方法,略与《本草纲目》相似。收入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增多500余种。全书38卷,分为谷、蔬、山草、

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12类。 有文字说明与附图。每一种植物,详述其形状、性味、用途和产地;凡前有记载的植物,都注明见于何书;对植物的药物功能尤加详细说明,对于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都详加考证。

此书的科学价值很高。经过吴其浚细致的观察、实验、分类和考证,发现文献记载中有不少问题,他在书中纠正了一批本草著作中存在的错误。该书植物图比以往任何植物学著作附图都精确,许多图将根、茎、叶、花、果全株绘出,能准确地反映出植物特征,对现代植物学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为现代一部分植物的科属分类和中文定名,提供了参考或依据。

《植物名实图考》是一部开创现代植物志先声的专书,曾受到德国植物学家毕施奈德的高度评价,也深受日本、美国学者推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