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欧阳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欧阳建分类:【传统文化】 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世为冀州望族,石崇甥。雅有理思,才体超群,擅名一时。历官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遭孙秀谮,被赵王司马伦杀害。创“言尽意”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既指出物质世界之客观独立性,又说明语言概念乃表达和辨认客观世界之工具,强调“言”、“意”一致。驳斥当时玄学家“言不尽意”说,但将言、意相一致绝对化,亦嫌片面。著有《言尽意论》,收在《全晋文》109卷,另载《艺文类聚》卷19。 西晋哲学家。字坚石,渤海南皮(今属河北南)人。石崇甥。世为冀州大族。雅有理思,才名颇著,时人为之语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辟公府,历任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与赵王伦有夙怨。伦专权时,与石崇、潘岳同为伦杀害,年仅三十余。临刑前作《临终诗》,甚为哀楚,时人莫不悼惜之。诗载《文选》。另《言尽意论》,探讨名实言意关系,指出,“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概念和语言。但在认识过程中,“言”对于“物”却是不可缺少的,“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为辨。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辨物,则鉴识不显”。进而指出,“言”与“意”、“名”与“物”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二者有如“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因此,“言无不尽”,语言是能表达思想,反映事物真相的。他批驳了玄学家王弼等人的“言不尽意”论,在古代认识论发展史上有一定贡献。文载《艺文类聚》。原有集2卷,传附《晋书?石苞传》已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