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间故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民间故事

分类:【传统文化】

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狭义),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叙事散文的总称。狭义的故事包括民间童话: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我国各民族民间故事极为丰富,被民间文学工作者收集整理成书的亦很多。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贾芝和孙剑冰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选》,收有41个民族的257篇故事。河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选》,由陈蒲清、曹日升、汤可敬、蒋天桂选编,共收编寓言614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中国民间笑话选》,由董森、丁汀编,收有270多个民间笑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修订再版的《中国动物故事集》(该社选编)收有25个民族的动物故事119篇。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选,由刘耀林、顾希佳选译,共收民间故事143篇。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选粹》,由贺嘉、黄柏编,共收我国各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120篇。仅30年代至建国前夕我国出版发行的以“民间故事”为书名的民间故事集就有4种。有关民间故事研究专著,有《中周神话研究》(谭达先著,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0年出版)、《中国寓言研究》(胡怀琛著,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初探》(天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刘守华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等等。

民间文学的一个门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狭义),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叙事散文的总称。狭义的故事包括民间童话、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我国各民族民间故事极为丰富,被民间文学工作者收集整理成书的亦很多。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贾芝和孙剑冰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选》,收有41个民族的257篇故事。河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选》由陈蒲清、曹日升、汤可敬、蒋天桂选编,共收寓言614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中国民间笑话选》,由董森、丁汀编,收有270多个民间笑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修订再版的《中国动物故事集》(该社选编)收有25个民族的动物故事119篇。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选》,由刘耀林、顾希佳选译,共收民间故事143篇。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选粹》,由贺嘉、黄柏编,共收我国各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120篇。仅30年代至建国前夕我国出版发行的以“民间故事”为书名的民间故事集就有4种。有关民间故事的研究专著,有《中国神话研究》(谭达先著,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0年出版)、《中国寓言研究》 (胡怀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初探》(天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民间童话概说》(刘守华著,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等等。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十分丰富,并且具有古老的传统。流传至今的那些故事中就有乌孙时期和康居时期,突厥汗国和哈尔里克汗国时期,以及蒙古侵略时期和乌孜别克汗国时期的故事。有伊斯兰教盛行时期的故事,也有佛教和萨满教流行时期的故事。

哈萨克人民中流传着很多幻想奇特的神奇故事,例如猎人的故事,多用幻想的手段,让猎人活动在奇妙的世界里。这些故事中的一小部分也谈到了猎人的打猎技巧,多半却是叙述他们发育成长的迅速、超凡脱俗的性格、奇特的生活习惯,尤其着重叙述他们和敌人――可汗、巴依派去的巫婆的斗争,以此表现猎人的英雄气概。《骑黄马的猎手》中的猎手,一次可以睡三天三夜,一餐可以吃两三只羊,一个人可以对付众多的敌人,而他的儿子琢岩一年就长成为青年人,10岁时就可以和巫婆搏斗。他们所骑的骏马,6步就可以跑完一般的马需走6个月的路程。《阿拉满与朱拉满》也同这个故事相似。

哈族中广泛流传的《英雄托斯提克》,是叙述叶禾那扎尔的小儿子、骁勇的骑手托斯提克的英雄事迹。托斯提克踏破铁鞋寻回外出未返的八位兄长,接着又身披铠甲,手执宝剑,骑上长尾马,跨越“野马走不尽的戈壁,山鹰飞不过的峭崖”,找回了巫婆施计弄去的磨剑石。以后,他又在巧手、飞毛腿、大力士、喝水大王和巨鹏等朋友的帮助下,把帕木尔公主接到地下蛇王巴佛尔的王宫里。他杀死了巨蟒,打死了企图复仇的巫婆的儿子们,战胜了主人魔女,终于同自己的妻子柯尼吉凯团圆,恢复和焕发了青春。

哈萨克族的神奇故事,常常同骏马、草原、牧场和其它牧畜相关联,而主人公的骏马,又常常是神力的象征。这些故事大都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希冀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战胜人间的邪恶势力的良好愿望。

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中,生活故事占有很大比重。生活故事的歌颂对象多半是劳动人民――牧羊工、牧马工、农民、保卫家乡的英雄、追求自由的青年等。故事中表现这些人物具有公正、勇敢、勤劳、聪明和多谋善断等多种高贵品质;揭露残忍的可汗、贪财的巴依、险诈的毛拉,抨击他们的凶狠残酷、好吃懒做、愚昧阴险的本质。《无情的判决》就是哈族生活故事的代表作。故事描述:马旦可汗命大臣们找来人、鸟、草中最无用的一种。大臣们远出跋涉,找了个穿着破烂不堪的皮袄、戴着破皮帽子的放羊老汉,又选了水蒿和喜鹊。马旦可汗对无用的人的选择比较满意,但认为水蒿和喜鹊并非无用。这时,牧羊老汉解释道:“水蒿丝絮多,连最贪吃的牛也不吃,虽然可以烧,却没有火力;喜鹊爱啄马背上的伤口,而且两只喜鹊飞不到一起,所以水蒿和喜鹊没有用。至于我,也是无用的,因为我已到50岁,头顶无毡房,手中无饭锅(意思是尚未成家立业)。”可汗对牧羊人的话很感动,便牵来自己最喜爱的骏马请他评论。牧羊老汉骑后说:“你的骏马和牛有关系,因为每次过河它总要喝一口水。过河还要抖一下后蹄。”这时,马旦可汗不得不承认他的骏马小时候是用牛奶喂大的。可汗又让他评论自己,牧羊老汉说:“你是穷人出身。”可汗问原因,他说:“因为昨天我来时,你命人用馕和面条招待我。”可汗不服,但他的母亲证实说,他原来确实是厨子的儿子,后来被调换,成了王后的儿子,长大之后才当了可汗。可汗强迫牧羊老汉做他的大臣。当地有个财主的女儿,直到35岁还没嫁人,发誓要嫁给比她聪明的人。牧羊老汉显示了聪明才智,终于娶了她。可汗的40个大臣忌妒他,就天天吹嘘牧羊老汉妻子的美貌,诱使可汗倾心于她。在40个大臣的谋划下,可汗给牧羊老汉指派了远差,他却中途偷偷回家躲了起来,可汗趁老汉外出,对他的妻子说:“你丈夫没有按时回来,可能是去世了。我不会让你寡居一辈子,……”牧羊老汉的妻子不理睬他,他只好返回宫廷。牧羊老汉在床下,听到了刚才的一切,暗地跟着可汗来到宫廷,可汗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他说:“途中有一只饿虎挡住我的去路,我和它决斗了很长时间,最后把它斗败,它转身逃走,我一直追赶到我的阿吾里,刚才它又跑出来,可能跑进了你的宫廷。”可汗听了感到非常惭愧和尴尬,知道自己上了大臣们的当,便命令40个大臣道:“我有40只鸭子分给你们,你们要宰它而不流血,拔毛而不留痕迹,烤熟而不准烧着,否则我就要你们的脑袋!”40个大臣不知可汗何意,就来问牧羊老汉。牧羊老汉让他们脱下衣服烧掉,宰掉骑来的马,把肉分给人们;然后,他赶着这光着身子的40个大臣来到可汗家。可汗见到曾害过自己的40个大臣的狼狈样子,对牧羊老汉表示很满意。

哈萨克还有类似诙谐的故事,近似于汉族民间故事中的笑话。这类故事一般都较简炼、滑稽。如《四十个谎言》中的塔孜夏,根据可汗的要求,用散文和韵文形式一口气说出了40个谎言。其中一段是这样的:“在炎热的夏天,我赶着我的大群马来到湖边准备饮马,天气热得在湖面上结了一人厚的冰,用斧头砍,斧刃也卷了;用铁棍凿,铁棍也弯了。这时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我用两只手拔下了我的头,用我的前额轻轻一砸,就砸出一个够大群马饮水的冰洞。”这类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阿勒达尔库萨和霍加纳赛尔,是哈萨克民间诙谐故事中两位著名的阿凡提式的主人公。他们的机智、滑稽、抑恶扬善的本领在哈族人民中是尽人皆知的。故事《骗鬼》讲:

狡猾的鬼在漫长的路途中疲乏了,想骑在阿勒达尔库萨的身上,就说:“哈族人很尊敬长者,我们比比谁年龄大,年龄大的骑在年龄小的人身上,好不好?”阿勒达尔库萨满口答应,并询问鬼的年龄。鬼洋洋得意的唱道:

当我刚出生的时刻,我望了望世界,

那时候的宇宙啊,只有银元那么大。

阿勒达尔库萨一听完这首歌就失声痛哭。鬼感到奇怪,就询问原因。阿勒达尔库萨长叹一口气,皱着眉头难过地唱道:

正好你出生的那一天,我们阿吾里有一家举行婚礼。

在“叼羊”和“姑娘追”的活动中,一匹马摔死了我最小的爱子。

鬼不好违背自己的诺言,只好让他骑在自己身上。事先约定,骑在背上的时间,是背上的人唱完一支歌为止。阿勒达尔库萨骑上鬼以后,连续不断地用两只脚跟磕着鬼,反复唱着“哎瑞哎代,哎瑞哎代”。鬼问他什么时候唱完,他说:“它的下一句‘布依代塔来’还没有开始呢,你怎么着急起来了?”鬼累得四肢无力,就想办法摆脱阿勒达尔库萨。于是,鬼问道:“请问你怕的是什么?”阿勒达尔库萨回答道:“我就怕装满羊肚口袋的酥油,又怕煮得酥烂的马脖子和马肠子。”鬼听了很高兴,在夜间阿勒达尔库萨睡觉以后,就出去偷来许多酥油、马脖子和马肠子,堆在阿勒达尔库萨身边。阿勒达尔库萨醒来一看,自己身边堆了很多油和肉,就悄悄地全部吃光。鬼醒来一看,东西全不在了,感到惊奇。阿勒达尔库萨说:“你看到我多么害怕它们了吧?不消灭它们,我无法安定。所以我把它们一下子都嚼碎吃掉了。现在没有什么危险了,我们出发吧,我的旅伴!”说完,又骑着鬼出发了。

在哈族人的心目中,鬼是无比狡猾的东西,而阿勒达尔库萨却运用机智、诙谐的方式战胜了狡猾的鬼。

以霍加纳赛尔为主角的讽刺故事中,人物性格、情节结构和语言风格等都带有多民族的特点,可以看出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中广泛流传的阿凡提故事的某些痕迹。在霍加纳赛尔故事中,叙述定居人民的生活多于游牧人民的生活,城市生活多于草原生活,说明这类故事有来自其它民族的影响。但是,有关霍加纳赛尔的故事,更多的是哈萨克民族生活的起初反映。例如《巴依的瘦狗》、《在饭桌上》、《可汗的身价》等故事。

哈萨克族人民历来以放牧为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所以动物故事比较多。其中有些是知识性的,专门叙述动物,特别是四畜的生活规律、性格特点等。如叙述骏马的外表和跑动的哀鸣等。有的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阐述深刻的哲理。如《猴子的裁判》中,弱小的兔子用它的机智,引诱残忍贪吃的狼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

哈萨克民间故事中还有一些外来的故事。一部分来自中亚突厥各族;另一部分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的传播,来自阿拉伯国家。

维吾尔民间故事是认识维吾尔族人民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他们一无所有,受尽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可是,在民间故事里,经过故事家的创造,一个地位低下的普通劳动者常常战胜权势很大的财主、巴依及其最高统治者国王、皇帝、可汗等等。民间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斗争精神,揭示了统治者残暴凶狠的丑恶灵魂和可恶行径。如《桑树荫影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十分吝啬的巴依,他门前有一棵桑树,从不让人们在树下歇凉。有个名叫艾甫奇里木的人,跟朋友们凑钱买了桑树的荫影,此后,穷人们便能在树下歇凉了。随着太阳的转移,荫影一会转到巴依的院里,一会儿转到房上,艾甫奇里木等人,也一会儿赶着毛驴进了庭院,一会儿爬上巴依的房顶,弄得巴依毫无办法,最后,只得逃往他乡。

又如《财主和买苏木》的故事说:有个财主,雇用长工,从不给工钱。每到快给工钱时,就想法把长工弄死。长工买苏木为了给穷哥儿们报仇,给这个财主当长工。到快给工钱时,财主又设下计谋,要杀害买苏木。可是机智的买苏木趁财主熟睡之机,和财主换了睡觉的地方。财主的老婆半夜起来,叫醒身边的财主(实际上是长工买苏木),一起把长工(实际上是财主)扔进了大河。

第二天,财主老婆见死去的是自己的丈夫,哭得要死。长工买苏木说,这是胡大的旨意,随即将财主的家产分给了穷人。

《三条遗嘱》的故事说:有个老人,临终时叫来自己的三个儿子说:“孩子们,我已经老啦,我没有多少家产遗留给你们,只准备给你们留下三条遗嘱。”说罢,将一根棍子交给儿子折断,儿子毫不费力地折断了。老人又将三根棍子合在一起交给他们,三个儿子用尽了力气,可是谁也没有折断。老人说:“这就是团结一致的力量啊,这是我的第一条遗嘱。我死后,你们要和和睦睦地过日子。”接着又说:“第二条遗嘱是要你们在吃干馕觉得没有味道的时候,蘸上些蜂蜜吃。至于第三条遗嘱,我现在不告诉你们。你们先照一、二条去做,遇到困难时,你们的母亲会告诉你们的。”老人说完,就去世了。以后,弟兄三人照父亲的遗嘱,生活得十分和睦。但不久,他们的家产全吃完了,园子也荒芜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困难了。弟兄三人向母亲讨问第三条遗嘱。母亲说:“你父亲的第三条遗嘱说:‘在我们的园子里,不知哪一棵树下面埋有一口袋元宝。’现在你们拿上砍土镘去挖吧!”

三个儿子听到这话,连忙拿上砍土镘到果园里去,在每棵树下挖起来。挖到疲倦时,肚子也饿了,母亲送来干馕,他们吃着似乎比以前蘸上蜜吃还甜,他们吃完又继续挖,这样一连挖了一两个月,果树下的泥土深深地翻了一遍,虽然没有找到元宝,可是果园再不荒芜,树上结满了肥硕的果实。这时,母亲对儿子们说:“劳动后吃干馕,比闲着吃蘸蜜的馕香甜。你们要齐心合力,象找元宝一样辛勤劳动,经营好果园,依靠劳动来解决困难。这就是你父亲的第三条没有告诉你们的遗嘱。”

另外,维吾尔民间故事里,还有大量具有显著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阿凡提的故事、毛拉则丁的故事、赛莱恰康的故事。阿凡提、毛拉则丁、赛莱恰康等都是一些有胆识和智慧的人物,故事幽默,主人公往往在一片笑声中赢得了胜利。

客家民间故事大致有如下几类:

1.神仙鬼狐等神(童)话故事。如《我们的祖先是脱壳的》、《何仙姑过河》、《鲤鱼精出嫁》、《田螺姑娘》、《嫁蛇救父》、《水鬼升社官》、《青蛇赴考》、《泮坑公王保外乡》、《石古大王》等。

2.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如甘罗、罗隐、韩愈、黄巢、宋湘(诗人)、李二何(翰林院侍读)、潘了拳(和尚)等,都有许多民间传说。

3.动植物的传说故事。如鸡、猪、牛、屎壳螂、萤火虫、松、竹、桐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狗咬猫、公鸡吃蜈蚣、鱼死不瞑目?为什么狐狸毛花、兔唇裂、猴臀红、虾眼突?公鸡、母鸡、八哥、鹧鸪、猫头鹰的啼叫是什么意思?等等,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4.地方风物的传说故事。如印山、花塔、石马、茶泉、酒泉、龙潭、鳄骨潭、新娘潭、血斑石、饭甑石、棋盘石、仙人桥、一线天、酒瓮石、五色雀、无

螺、生熟鱼、葫芦竹、生死树等,都各有动人的传说。

5.地方习俗传说故事。如年初一吃素、过年舞狮、元宵烧龙、端午挂葛,以及送穷鬼、过鬼节、酿豆腐、太阳生日、盂兰盆节等的来历。

6.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故事。如老实的、精刁的、愚笨的、聪慧的、大方的、吝啬的等等人物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寓言故事等。

在无数的民间故事中,有关李文固和廖昆玉的故事最多。前者是个秀才,后者是个长工,都是机智诙谐,古怪很多,善于捉弄人的好心人。这两个人的故事流传最广,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连《光绪嘉应州志》都收录有李文固的故事:

国初嘉应州有诸生李文固者,善谐谑。考试日,宗师以“古之人,古之人”六字命题,并未注明何章。李乃揖而进曰:“《孟子》中有两处古之人、古之人,不知宗师所出是上句古之人、古之人?抑是下句古之人、古之人?若是上句古之人、古之人,生员好做上句古之人、古之人;若是下句古之人、古之人,生员好做下句古之人、古之人。倘是上句古之人、古之人,做了下句古之人、古之人;或是下句古之人、古之人,做了上句古之人、古之人,便将宗师所出古之人、古之人题目做错了。”数语皆一气说下,闻者无不失笑。宗师急麾之曰:“任你做去。”一日,又遇考试题是“刈不正不食”,李已完卷,收处又添一段云:“噫! 予生也晚,未能与孔子同时一食其所剩零头碎角之肉,岂不惜哉!”宗师阅其文,甚佳。及见结处,不觉为之喷饭,竟置四等。

此外,在客家民间故事中,山歌人物和山歌故事也为数不少,几乎各乡村都有,以梅县松口的刘三妹和她那首斗赢秀才的山歌:“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谐音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最为脍炙人口,流传也特别广。

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着大量反映社会生活、自然风物的故事,从情节内容上划分主要有:

反映伦理道德的故事。这类故事有《三条遗嘱》、《四个抽麻烟的懒汉》、《秃子和他的哥哥们》、《聪明的齐曼》等。这些故事大多以惩恶扬善为主要内容,颂扬勤劳勇敢、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等美德,成为教育后代树立良好道德观念的经典。

《三条遗嘱》讲的是:从前,一个老汉有三个儿子,老汉临终前吩咐儿子们找来很多树枝,让他们每人折一条,三个儿子毫不费力地把树枝折断了。老汉又让他们把所有树枝捆在一起折,结果谁也没折断。老汉说:“这是我的第一条遗嘱,你们要和睦相处,团结就是力量呀。”接着老汉又讲了第二条遗嘱:“吃馕没味的时候,就蘸上蜂蜜吃。”老汉的第三条遗嘱没有告诉儿子们,而是让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去问母亲。老汉死后,儿子们和睦相处,整天蘸着蜂蜜吃白面馕。因为不劳动,结果果园荒芜,生活遇到了困难。他们便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们果园里埋着元宝。儿子们高兴极了,他们把果园的地挖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元宝。他们又累又饿,吃着母亲送来的干馕,觉得比吃蜜还甜。由于儿子们深挖了果园的地,棵棵果树都结满了丰硕的果实。儿子们终于明白了,父亲是要告诉他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

《四个抽麻烟的懒汉》通过对四个懒汉的讽刺批评,教育人们要做勤劳的人,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有;《两个毛拉》、《三个朋友》、《黑心的哈孜》对贪婪、虚伪、图财害命的行为给予了严厉的鞭挞;《王子与金鱼的故事》歌颂了知恩图报、仗义行侠的美好品德;《祖丽胡玛尔》道出了真善美终将战胜假丑恶这样一个道理;《母与子》告诫人们要从小教育孩子诚实做人。

表现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故事。这类故事大多歌颂劳动人民勇敢、智慧、敢于斗争的精神,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和愚蠢。如《桑树下的阴影》中,贪婪吝啬的赛来巴依卖桑树阴影,敲诈、勒索穷人。穷苦青年艾甫其力木和其他穷人一起,用计赶走了赛来巴依,为穷人出了气。《聪明的姑娘和残暴的可汗》讲的是穷人家的姑娘智斗可汗的故事。属于这一类的故事还有《下宝石的鸡》、《财主和买苏木》、《不公平的哈末特可汗》、《聪明的青年和暴虐的皇帝》、《农夫与国王》等。

歌颂忠贞爱情的故事。这一类故事或反映青年男女在劳动、生活、斗争中产生爱情,最后结成美满姻缘,或歌颂历经坎坷,忠贞不渝的爱情。如《忠贞花》、《聪明的公主》、《宝葫芦里的姑娘》、《可汗与卖酥糖的》、《农家姑娘》、《公主拜尔娜》等。《忠贞花》讲的是:艾赛提和坎曼尔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艾赛提外出做事时,王子派手下人以金钱诱惑坎曼尔,坎曼尔机智地捉弄并赶走了来人。她对爱情的忠贞赢得了人们的赞扬,王子也让她与丈夫重新团聚,并赐予他们财富,这对夫妻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不同时代哈萨克族人民的社会风貌、思想感情,是人民大众现实生活、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哈萨克族民间故事因题材、形象、风格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活故事。这类故事内容大多反映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具有写实性强的特点。有的反映了在阶级压迫的社会里,哈萨克族穷苦牧民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激烈的阶级斗争。如《三个吐塔姆兄弟》、《机智的孜牙坦》、《阿格依夏》、《贵族和平民》、《阿牙孜比》、《聪明的牧羊人》等;有的以家庭内部人伦关系为题材,通过家庭各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封建宗法社会里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表达了人们希望建立和谐、团结的家庭关系的愿望。如《好妻子》、《两个孤儿》、《不幸的老人和聪明的孙子》、《无情无义的兄长》、《九个凶狠的哥哥和一个老实的弟弟》。有的生活故事描写青年人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告诉人们立身处世的道理,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哲理、伦理观念。如《老人的遗嘱》、《聪明的儿子》等。

幻想故事。这类故事想像丰富,构思奇特,情节曲折。故事中的主人公既是现实生活中的常人,又有着许多离奇的遭遇,非凡的神迹,就连故事中的非生物都具有灵性或魔力。如《骑黄骠马的坎德拜》讲的是勇士坎德拜为民除妖,在天鹅姑娘的引导下,骑着宝马飞越齐天的高山,来到幻想的第一个世界,这里是天鹅的居所。之后他又飞越火河,进入幻想的第二个世界,这里有神树、巨鸟。接着,他又进入幻想的第三个世界,同这里的七头巨怪、巨狮、女妖搏斗,杀死了危害人民的妖魔,又回到人间。属于这一类的故事还有《额尔托斯特克》、《馕巴特尔》、《柯克江巴特尔》、《一千只黑头绵羊》、《金髌骨》等。

动物故事。这类故事主要以动物为主角,通过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之间的纠葛来展开情节,曲折地反映了人类世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从侧面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信念、道德规范。在哈萨克族民间广泛流传着大量的动物故事,如《鹌鹑的花招儿》、《白母蛇》、《脱毛的麻雀》、《蚂蚁和鸽子》、《狮子和人》、《棉花姑娘和小猫》、《鹰和乌鸦》、《白狼》等。

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反映世俗生活的故事、带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和动物故事。这些故事大都以惩恶扬善为主题,歌颂正直的行为,推崇高尚的精神,揭露丑行,鞭挞罪恶。如《赛海与彼海勒》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赛海与彼海勒是故事中两个主人公的名字,“赛海”意为慷慨大方,“彼海勒”意为吝啬小气。赛海无意中吃了一种青草而通晓鸟兽花草的语言,喜鹊和老鼠告诉了他获得财宝的秘密,赛海因此发了财,他把财物分给了穷人。彼海勒得知这一秘密,也找来青草吃了下去,果然通晓鸟兽花草的语言。贪心的彼海勒认为从喜鹊、老鼠之类的小动物那儿,只能得到获得财宝的小秘密,只有狮、虎、狼之类的大动物讲的秘密才有油水可捞。于是他钻进了猛兽的洞穴,最后被吃掉了。这一类的故事还有《两个箱子》、《野兽们的秘密》、《残暴的君主》、《下宝母鸡》等。

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中还有不少反映封建社会妇女为争取自由,为实现爱情理想而斗争的题材。如《七位姑娘》、《达尼汗》、《伯赫莱姆与古兰丹》、《美丽的公主巴努》、《麦丽坎加汗》等。

在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里还有两个传奇人物,一个是著名的阿凡提,另一个是同阿凡提一样机智幽默、善于辞令的阿尔达尔考沙。有关他们的幽默笑话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有一则阿尔达尔考沙的笑话是这样的:阿尔达尔考沙常常愚弄那些仗势欺人的地主巴依。一个富商夸口说:“阿尔达尔考沙骗得了所有的人,但骗不了我,他只能骗那些白痴。”他要阿尔达尔考沙当着他的面耍花招,阿尔达尔考沙说:“先生,我把骗人的口袋放在家里了,你把马借给我,让我把口袋拿来。那时候,你就知道我能不能骗你了。”商人一口答应。于是,阿尔达尔考沙骑马走了。商人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阿尔达尔考沙回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