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古人用以表示宇宙万物构成始基的哲学范畴。“气”是中国哲学的特有范畴,类似西方哲学的 “物质” 概念,但又难以完全对应。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 “原子” (如德谟克利特) 或“元素” (如恩培多克勒)形成的,原子或元素都是可数的单元,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宇宙万物; 中国先哲所谓的 “气” 则是不可数的整体,“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充斥于浑沌空间,化生万物。因其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又称 “元气”。东汉哲学家王充说: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 “浑沌” 的概念,一是 “化生” 的概念,这是中国先哲对 “元气” 特点的概括。“气” 或 “元气” 并不等于现代汉语中的 “空气” 或“气体”,它是古代先哲根据风雨云气变化所设想出的一种原初物质。“气”有清浊邪正,故物有美丑,人有贤愚。南宋理学家朱熹就是这样来解释人性善恶的。《红楼梦》第二回借贾雨村之口说: 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禀; 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禀; 而 “中间人物” 则兼禀正邪二气。这种观念现在看来颇觉荒唐,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却是非常严肃的话题。

学术类名词。初意为气流,战国、秦汉时演变为用以表示物质存在的哲学范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象气流之状。据《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医和以气有“阴、阳、风、雨、晦、明”六种特性。战国时道家认为“气”属于宇宙生成的一个阶段。《庄子?至乐》:“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认为气是形的基础,有气则有形,有形则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和万物的生长。儒家始将气引入道德修养,对人至关重要。《孟子?公孙丑上》:“气者,体之充也。”并提出“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命题,主张用充满人体之气,养人的精神、情性。阴阳家则用气说明社会现象,他们以气配“五行”,提出木气、金气、火气、水气、土气的概念,而将其特性称之为“五德”,用“五德终始”陈述历史的循环。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和《周易乾凿度》都认为,气本于虚空而虚空非气;气非无而是有;气非形而是形之本,对先秦时的“气”范畴作了总结。董仲舒进一步提出,凡物之生,皆因阴阳二气的相反相成,把气看作是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材料,但又赋予天意和道德属性,而与阴阳家合流。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认定气是世界的本原,奠定后世元气一元论的基础。西晋杨泉以“气”的生灭论证形神关系,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物理》),即人由气所构成,气散则人死神亡,并提出“焚气”的概念,宣称“养生之术,常使焚气少,则病不生矣”(同上)。道教徒以自身之气为原料,结合“精”、“神”修炼内丹,为修身养性之法。北宋张载认为“气”生万物,世界统一于“气”(见《正蒙?太和》、《正蒙?神化》)。南宋朱熹也承认气的物质性,但认为“理先气后”(《朱子语类》卷二),称“气”为精神性的“理”所派生。后世阐释“气”多以张载之说为据。

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原意指气体状态的存在物,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古代思想家认为,固体物和液体物都由气体凝聚而成,所以赋予气以哲学意义,主要用以指构成一切有形之物的原始材料,表示一种能运动、占有空间的客观存在。中国古书中的“气”字有时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含义,即泛指一切现象,不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称为气。如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指宽宏刚毅的精神状态。宋代理学家所谓“圣贤气象”,指精神境界而言。

维持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含两方面含义。①指人体内流动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由于分布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聚在上焦的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聚在下焦的称“元气”(或“原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宣发在肌肤腠理的称“卫气”。运行在血脉之中的称“营气”。营气、卫气由中气(脾胃之气)所化生;营卫之气与自然之气相合,即是宗气。元气、宗气、营卫之气与脏器功能(又名脏气)的总和,称“正气”或“真气”。真气散布于全身经脉之中,成为经气。《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②指脏腑功能活动的能力,又称“脏气”。如指胃的生理功能,有受纳腐熟水谷等作用,称“胃气”。在脏腑学说中,气是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和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激发、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营养五脏、六腑、肌表皮肤等,气的强弱、盛衰直接影响脏腑和肌表皮肤的功能活动是否正常。

术语。与棋子相邻的空点。棋子以气生存,无气即被提取。如图中一个黑子有四个相邻的空点,这个黑子有四气,或称四口气。两个白子有六气。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