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乐大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永乐大典

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初名《文献大成》,明解缙等奉敕编。始编于永乐元年(1403),编成于永乐二年。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姚广孝、解缙等增添内容重修,永乐六年(1408)编成。改今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收历代重要典籍七八千种,约3.7亿万字,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全书按洪武正韵分单字列目,依次列入各种书籍内容,包括经史、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工艺、农技等著作,保存了元代以前很多散佚的书籍,十分珍贵。因规模宏大,只缮写正本一份。正本毁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副本于清咸丰时已渐散失,八国联军入京又遭焚毁、抢劫,只留残卷七百三十卷,中华书局于1959年影印出版,1986年征集到63卷,已定与前留七百三十卷合并影印出版。

类书名。明代解缙、姚广孝等编辑。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始编,2100余人参与其事,历时五年,博集各类图书七八千种,至永乐六年(1408)冬天辑成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共22937卷,订为11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定名为《永乐大典》。全书按韵目分列单字,按个字依次辑入与此字相关之各项文史资料。原书汇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重要图书典籍,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方面珍贵资料,宋元以来佚文秘典搜集尤多,为我国历史上内容最广博、卷帙最庞大的一部类书。嘉靖、隆庆间,又另摹副本一份。原本存南京,正本藏北京文渊阁,副本藏北京皇史?(chéng城。皇帝的藏书室)正本毁于明亡时,副本至清咸丰时亦渐渐散失。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副本大部遭焚毁,未毁者几为侵略者全部劫掠。1960年中华书局据历年所集730卷,影印出版,虽仅原书百分之三,但仍不失为珍贵历史资料。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解缙等撰。《永乐大典》是明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历时五年,先后参加者达二千一百六十九人,仅誊抄的书手就有一千三百多人。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六年 (1408),定名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改变了过去类书的编排体例,采用 “以字系事” 的方式,即按照明太祖颁布的 《洪武正韵》 为序,每字先从字义作详尽的解释,其下再详细排列有关的人物、事迹、名物、地理、诗文、词章等,所引均系古籍原文。也就是说,它把中国古类书的编纂形式发展为近代百科全书的形式。事实上,现代有学者就将《永乐大典》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引用的书籍非常广泛,经史子集,三教九流,甚至宋元以来的通俗小说、戏曲,都网罗无遗。全书共为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名符其实的 “大典”。这样一部“大典”在当时就因工费太大,未能刊印。一百六十多年后,嘉靖皇帝派内阁大学士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负责,请书手一百零八人,经过六年,又照抄了两套,一套藏在文渊阁,一套藏在皇史成(皇家档案库),原本放在南京。明朝亡国后,南京和皇史?存放的均毁于兵火,只有文渊阁的一套保留下来,清初移存翰林院。清朝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还从中辑录出五百余种已经亡佚的古籍,如 《旧五代史》、《宋会要》等。后来,《永乐大典》逐渐散失,光绪元年清点时,已不到五千册,其后遗失更严重,到光绪十九年,仅存六百余册。原来,清初康熙、雍正年间新编了一部大型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后来居上,《永乐大典》 自然遭到冷遇。纪昀在 《四库全书总目》 中就对 《永乐大典》 发表了这样的意见: “菁华已采,糟粕可捐。” 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残存的绝大部分被抢掠而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联、东德等国先后赠还一部分,加上国内藏书家捐献、从英、法等国拍照影印回来的,以及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残卷,总共七百三十卷,由中华书局缩版影印,分装为二百零二册,约当存世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不过是原书的百分之三而已。现代学者为此颇多感慨,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世界第一部百科全书,竟然落得这般下场。其实,这是《永乐大典》 的必然结局。当初编纂成书后,连国家也无力刻印,而即使刻印出来,又有几人能买得起? 即使买得起,这样卷帙浩繁的类书,又有多大实用价值?一部工具书,册数上万,字数三亿多,工具性在哪里?大则大矣,但大而无用。《永乐大典》是中国皇帝好大喜功心理的集中表现。

中国历史上内容最广博、卷帙最庞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明永乐元年至二年由解缙编出初稿,名《文献大成》。明成祖复令姚广孝、解缙等重修,参与者达2169人,于永乐六年(1408)成书,并改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内有目录、凡例60卷),11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它汇集中国宋元之前的重要图书典籍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佛经、道藏、医书、方志、平话、戏曲、小说、工技、农艺等各方面的珍贵资料,有些还有附图。所辑资料按《洪武正韵》的韵目排列。一字之下先列“解字”,解释字的音、义,并详列各种字体。次为“总叙”,考究其源流沿革。然后为“事韵”,按韵收字。最后是诗文或古书整篇整书的抄录。因其收罗广博,保存了元以前大量的佚文秘籍,是辑佚和校勘古书的有力依据,对辑录宋、元人佚著贡献尤大。

该书编成后未曾刊印,只在嘉靖、隆庆年间摹副本一套。正本毁于明亡之际,副本于清雍正年间由皇史?移存翰林院。乾隆年间清点已散佚2400多卷。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该书被焚毁、盗卖、劫掠,损失颇多,所剩寥寥无几。现在流存于世的只有800卷左右。中华书局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原本和复制品影印,共720卷,202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