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永平寨博易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永平寨博易场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在广南西路边界上自然形成的外贸集市。邕州右江永平寨(今广西宁明西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仅一涧之隔,对交趾陆路贸易极为方便,故在此形成专门市场。博易场由永平寨知寨主管。交趾商人以金、银、香料、犀角、象牙等商品与内地交换绫、绵、罗、布等纺织品。还常以其所产粗盐,25斤为一箩,来交换邕州武缘县(今广西武鸣)出产的狭幅布。广南边界上这类规模较小的贸易集市还有多处,都起了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东南亚邻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宋朝和交趾(今越南)之间官方或民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商业贸易中心。因地点设在壮族地区左江流域思明州永平地(今宁明县地)而得名。这里外通交趾, 内达邕州(南宁)、广州、湘鄂,是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的重要渠道。宋朝在此设置寨官(亦名“知寨”)。寨官除监视控制左江流域的壮族土官外,还管理博易场商业贸易事宜,征收商税。从交趾输入的物资有名香、犀角、象齿、驯象、金、银、食盐等;从内地输出的物产主要有土布(壮布)、土锦(壮锦)及来自鄂、湘、江、浙等地的绫、罗、布帛、瓷器、铁器等等。交趾向宋朝进贡,亦通过这条通道。对于沟通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甚至沟通我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