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代中原的史学研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代中原的史学研究

分类:【地域文化】

汉代的中原史学,主要是正史研究,包括对正史的补缺、编纂、评论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司马迁所著《史记》完成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行世后有的篇幅亡缺。据《汉书?司马迁传》说:“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张晏注曰:“迁设之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元成间,褚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也。”张晏所说的为《史记》补缺者褚先生,就是西汉中原史学家褚少孙。褚少孙是西汉颖川(今河南禹州市)人,在文、史方面很有造诣。他在元帝、成帝时期为博士,世号褚先生。褚少孙是第一个为《史记》补缺者,他所补诸篇,在今本的《史记》中都标明“褚先生曰”,极易辩识。褚少孙在其所补的《三王世家》中说明了他为司马迁《史记》补缺的动机和材料来源:“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列传。列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可得。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今后世得观贤主之指意。”现在看来,褚少孙所补《史记》诸篇,实为优劣参半,其中《武帝纪》是据《封禅书》写成,与本纪的体例不符;《外戚世家》中言辞繁冗。但《梁孝王世家》叙事细致;《田叔列传》淳朴生动;《滑稽列传》文辞优美。可见褚少孙为《史记》补缺并非简单抄凑,张晏的评论实欠公允。做为后世学者为前世学者的著作补缺,限于一手资料不足和文笔风格不同,所补诸篇与原著稍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由于褚少孙的补缺,使得后世能见到完整的《史记》,不能不感激褚少孙为其作补的功劳。

汉代中原学者研究《汉书》的,有应奉和应劭。应奉、应劭为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北)人。应奉致力于汉史研究,著有《汉书后序》、《汉事》等书。应劭在献帝时因迁都许昌,图书毁坏严重,应劭缀集所闻,著有《汉官仪故事》、《汉官仪》、《汉朝议驳》、《汉书集解》和《风俗通》等书。应奉、应劭为东汉末年人,他们在研究汉史和班固《汉书》时,有着当朝人知当朝事的条件,所以他们的著作价值很高,为后世研究汉史和《汉书》的学者所贵。应劭的《风俗通》一书记载了汉代的风俗习惯,是研究中国民俗的重要书籍。

洛阳东观,是汉代官方的书籍整理之处,学者在此校书。汉明帝时起,东观又是官修汉史的地方,故所修汉史名之为《东观汉纪》。东汉一代,由于光武帝刘秀是南阳人,故十分重用南阳人,故有“南阳帝乡多近亲,洛阳帝都多近臣”之说。在东观编写《东观汉纪》的史学家中,南阳人也占一定比例。如:尹敏是东汉堵阳(今河南方城)人,堵阳近南阳。尹敏在光武帝时为郎中,迁长陵令,明帝时为谏议大夫。尹敏同《汉书》的作者班固等人共同撰写《世祖本纪》,开始了《东观汉纪》的初创阶段。此后各帝皆续作此书。桓帝时,南阳人延笃、朱穆皆为《东观汉纪》的主要作者。延笃,东汉南阳?(今河南鲁山东南)人,历仕议郎、侍中、京光尹;朱穆,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市)人,历仕议郎、侍御史、冀州刺史。延笃、朱穆与尚书今边韶(陈留浚义今河南开封人)一起著作东观,续撰《东观汉纪》,增补了皇后传、外戚传、儒林传、百官表以及顺帝功臣孙程、郭镇、郑众、蔡伦等传。《东观汉纪》出于众人之手,经历了东汉明帝以后各史学家增补续撰,属当代人记当代事,故所记史实比较可靠。中原学者对《东观汉纪》的初创和续撰起了很大作用。

《汉纪》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史书。《汉纪》的作者荀悦是中原学者。荀悦(148―209),东汉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字仲豫。献帝时历仕秘书监、侍中等职。他建议重视史官,随时记载善恶成败,用以劝善规过。他的建议虽然出于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但及时记载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的方法为历代所用,这不能不说是荀悦的远见卓识。据《后汉书?荀淑传》记载,“(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辞约事详。”他编著《汉纪》的宗旨是:“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而他的编辑方法是:“谨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总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虽然荀悦撰《汉纪》的材料皆来源于《汉书》,但他对史料进行了一番选择、剪裁和再组织的工作,使在《汉书》中彼此隔越的史实和各自成传的人物,在编年体的《汉纪》中得到了相互的关联。所以,《汉纪》的体例为后世史学家效仿,袁宏的《后汉纪》、干宝的《晋纪》皆取编年体。

荀悦的《汉纪》在我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纪》完备了编年史体的规模,促进了编年体史书的空前发展。它适应于记述封建皇朝的兴衰,以总结封建政治的成败。所以,《汉纪》的体例成为与纪传体并行的史体。刘知几在《史通》中总结汉唐之际史学发展时,曾说:“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苟悦厌其(指《汉书》)迂阔,又依左氏成书,剪裁班史,篇才三十,历代保之,有逾本传。然则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欲废其一,固亦难矣。后来作者,不出二途。故晋史有王虞,而副以《干纪》;《宋书》有徐、沈,而分为《裴略》。各有其美,并行于世”。

荀悦除了《汉纪》之外,还著有《申鉴》五篇,对汉代盛行的谶纬符瑞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