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汤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汤刑

分类:【传统文化】

商代法律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内容包括商部落久已沿用的习惯法和商王命令誓、诰、训等。在刑法方面,承继夏代五刑之名,但名目繁芜,且以严酷著称。其中,死刑即有族刑、弃市、杀、戮(lù录。先刑辱,后斩首)、殊(shū书。断头)、(gū孤,裂其腹张之使其枯)、炮烙、醢(hǎi海,将人剁成肉酱)、脯(fǔ府,把人弄成肉干)、剖心(剜心)等名目。并首创徒刑、宫刑等刑罚。在司法制度上,商王为最高司法裁判者,凡重大案件均由商王最后裁决。商之最高司法官是司寇,重大案件从立案到庭讯,须经正、大司寇、商王和三公三级三审(见《礼记?王制》),定罪行刑则通过占卜,再由商王决定。疑案则广泛征求意见,众疑则宽大处理。据《竹书纪年》载,商朝后期祖甲二十四年,曾修订商代法律“重作汤刑”。古代刑法制度至商代已大体具备。

奴隶社会商(殷)代法律的统称。商的开国君主是汤,以汤为名,表示对他的怀念,相传商汤在开国之初就曾制定刑法,为一种不公开的成文刑书。《左传?昭公六年》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商汤的长孙太甲在位时刑法加重,即“不遵汤法,乱德”(《史记?殷本纪》)。商代后期,“祖甲二十五年,重作汤刑”(《竹书纪年》)。汤刑的内容主要是刑事法律规范。商代刑法以严酷著称,如盘庚迁都时的号令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尚书?盘庚中》)。《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又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西周初期周公旦命断罪可援用商刑法中某些适用条文,即“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尚书?康诰》)。战国时荀况主张“刑名从商”,充分肯定了汤刑的历史作用。

商朝刑法的总称。《左传?昭公六年》的“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有关汤刑的内容和墨、劓、?、宫、大辟的五刑制度,古文献中已有较多的记载,并得到了地下甲骨卜辞的证实,商代的刑制以其完备著称于古代。周初政治家周公旦在教导诸弟子如何统治商族遗民时,强调要“用其义刑义杀”(《尚书?康诰》)。直到战国,荀况在谈到刑法的发展沿革时,仍说“刑名从商”(《荀子?正名》),充分肯定了商代刑制的历史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7: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