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油泥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油泥塑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瓯塑”。是以油泥为原料进行制作的一种民间工艺。因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旧称“东瓯”,由此得名。它最初以单色出现,主要制作工序有:设计外型,木制胎型,漆制底板、外框,堆塑,最后修整这几道,采用堆、挑、刮、压、捏等手法做出立体感强、形象较为生动的作品。这些作品或人物、或风景、或动物,常用来装饰寺庙、宅门、家具、嫁妆,亦可作为精美的装饰性礼品,如工艺盒、首饰盒等。规格不等,大至壁屏,长宽可达数十米,小至玩物,长不过几厘米。现存最早的油泥塑为温州仙岩塔出土的宋代元佑年间的妆盒,亦以单色油泥塑成。20世纪50年代之后,艺人们大胆创新,于单色油泥中调入矿物质颜料,所塑出的成品色彩鲜亮、明丽、丰富,形象更为逼真,装饰效果更为强烈。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