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洒红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洒红节

分类:【文化精萃】

亦称“霍利节”。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印历12月15日(公历二三月)举行。节日期间,教徒们成群结队,走街串巷,兴高采烈地互泼彩色水,互撒彩色粉。仇人在这一天也可以互相洒彩色水,以求言和。晚上,教徒们点燃十字路口和路旁的篝火,把刚成熟的大麦、小麦和豆类放在火里烧烤,以此祭祀天神。然后人们围绕篝火跳舞唱歌,一直持续到深夜。洒红节源自古代一个神话传说,从前有一个名叫希仁格西布的国王,凶残暴虐,自封为至高无上的神,强迫人民崇拜他。儿子普尔赫拉德是毗湿奴的虔诚信徒。他强迫儿子信奉,儿子不从,他就想方设法折磨儿子。普尔赫拉德有一个姑姑,名叫霍利迦,她曾得到过天神的祝福,不怕火烧。国王想出了一条烧死儿子的毒计,指使霍利迦把儿子抱在怀里,坐在烈火中烧。结果霍利迦被烧为灰烬,普尔赫拉德却得到毗湿奴的保护,安全无恙。人们为了纪念普尔赫拉德,每年都要庆祝洒红节。

洒红节在每年二月末三月初举行。洒红节的开幕典礼是老王宫附近广场上的树竹竿仪式。这个竹杆两丈多高,顶端挂有一条彩幡。升竿时,乐队高奏,礼炮齐鸣,万头攒动,人们欢笑着向竹竿抛去一把把红粉。洒红节即自此开始,为时一周。这期间,人们都可以向自己的家人、邻居、亲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抛洒红粉,投掷水球。小孩、青年人更是在每天下午成群结队,到处抛洒,弄得人人脸上染红,个个衣衫带彩。只是近年来,已禁止向外国游客抛洒红粉。节日在第八天结束。人们首先把开幕式上所树竹竿拔掉,运到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入夜,广场上点起篝火,人们将竹竿扔进火中。当天际染得一片通红,竹竿化为灰烬时,人们欢呼蹦跳起来:妖魔已被烧死,光明就在眼前!从此,新的生活已经开始,在次年洒红节到来之前,谁也不得再向他人抛洒红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洒红节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在尼泊尔,如果一个小伙子看中了某个姑娘,他就利用洒红节之际到姑娘家门前高歌试探: “楼上的姑娘我爱你,你不下楼我绝食”。如果这个姑娘也看中了这个小伙子,她就会示意,与他幽会。如果讨厌这个小伙子,她就会顺口答道: “好好的大米我有一碗,碗里放着俩鸡蛋;等你大哥饱餐后,小心赏你一竹竿。”小伙子闻此,便悄然离去,另找他人。

关于洒红节的来历,有人说源于印度的民间故事,但更多的人相信与尼泊尔的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很早以前,尼泊尔有个国王,由于他心狠手毒,所以他的儿子普拉哈特对他很不恭敬。他气急败坏地对儿子进行百般折磨。可是由于普拉哈特受到黑天神的保佑,他的计谋均未得逞。他有个姐姐是女妖,又为他造了一个火炉,企图将普拉哈特烧死。但得到黑天神保护的普拉哈特在火炉中依然安全无恙,而女妖却被烈火烧成灰烬。这个传说和印度教关于洒红节(霍利节)起源的传说极为相似,加之洒红节本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且庆祝方法几乎完全一样,所以,尼泊尔洒红节源于印度民间故事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