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洙泗书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洙泗书院

分类:【传统文化】

在山东曲阜县城东北4公里的泗河南岸,距孔林墙东北角约1公里许,是当年孔子设教讲学之地。因南临洙水,北近泗河,故名洙泗书院。现存建筑系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孔克钦重建,坐北向南,古柏夹道,前后三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中路高台之上建大门阔三间、深二间,五脊六兽,门前立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石碑一通, 上刻“洙泗书院”;第二道门阔三间、深二间,门下立有明嘉靖时六十二代衍圣公孔闻韶的横石匾一方;进二门前行为书院的正院,正中建讲堂五间,深三间,高10.2米, 东西阔25.3米,南北宽11.23米,殿中供孔子,两旁为颜、曾、思、孟四配享;左右为东西配房各三间,原供七十二贤弟子配享;大殿后一空院。东院原有更衣亭等建筑,现满植松柏。西院为礼器库、神庖、神厨等。四周高筑院墙,内外各殿、房门、庑计41间,系明、清重修风格。院内种植柏、松、楷、斛、杨、柳等树木266棵,环境幽雅。

又名“洙泗讲学书院”。原址在山东曲阜城东北4公里处。因南临洙水,北近泗河,故名。据《曲阜古迹考》载:洙泗书院旧名为先师讲堂,历代是儒生文人讲学之处。元至元四年(1338年)孔子五十五代孙、世袭曲阜县令孔克钦于孔子讲堂旧址建书院。仿孔庙红墙周匝,以大成殿为主体,供孔子、“四配”、“十二哲”。东西两庑祀孔门弟子。殿后为学舍。体现祭祀为主,讲学为辅的特点。明清时多次由官府拨款修葺扩建。明嘉靖三年(1524年)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曾建“洙泗书院”石坊于院前,清乾隆年间倒塌。1934年改立石碑。初设山长教育生徒,清代则“庙祀虽肃,而诵弦之声无闻”。

旧称“先圣讲堂”,位于孔林东北2公里,面洙背泗,在二水之间,是四大书院中规模最大者。相传孔子自卫返鲁,曾在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设教讲学,整理古籍。元至元年间,曲阜县尹孔克钦于讲堂旧址建洙泗书院,明嘉靖三年重修。书院共3进院落,殿、堂、门、房41间,占地约30亩,正殿3间,名大成殿,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东西庑各3间,祀孔门弟子,书院周匝红墙。明洪武年间,为文人儒士讲学之所。墙院门外有明嘉靖建洙泗书院石坊。正厅西侧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立“洙泗书院碑”。

旧名为先师讲堂。在曲阜孔林东北1公里处。南临洙水,北近泗河,故名。曲阜古时有四大书院,即:洙泗、春秋、石门、尼山书院。此院为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院内古柏参天,丰草盈地,古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传孔子自卫返鲁,曾在此删诗书,定礼乐,整理古籍。当年孔子弟子号称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周游列国,到处设教讲学,洙泗书院即为其中的一处。后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孔克钦因旧地重建书院。前后三进院落,分中东西三路。明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门前有神道,两侧古柏侍立,南北长193.4米,东西宽30.35米。大门建于高台之上,三间,门前立一石碑,上刻“洙泗书院”四个大字,门前古柏夹道。二门阔三间,深两间,门下西间靠山墙处立有“洙泗书院”石匾一方,为明嘉靖三年(1524年)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立。进二门为书院正院,正中建讲堂大殿5间,深3间,高10.2米,东西长25.3米,南北宽11.33米,六梁二十四柱,檐翼四伸,顶覆绿瓦,殿内天花板彩绘五色云龙,下有方砖铺地,十二门红漆透雕花板门窗。殿内原有木雕三龛,中供孔子,两旁为颜、曾、思、孟配享。殿东西配房各三间,原供七十二贤木牌。殿后为一空院,东院原有更衣亭等建筑,现满植松柏;西院为礼器库、神庖、神厨等。四周围墙高筑,殿、堂、门、房计41间,系明代建筑,清代重修,南北长136米,东西宽99.4米,总面积为29.55亩。植有柏、桧、楷、斛等树木共266株。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