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洞箫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洞箫赋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赋。王褒作。文章首先叙述制作洞箫的材料――竹子的产地、习性、特点和生长环境以及箫的形状和装饰。箫竹“吸至精之滋熙兮,禀苍色之润坚”。品质超群,经“般匠施巧,夔妃准法”,制成的箫也精美绝伦,为下文描写箫声作铺垫。文章接着描写吹箫盲人的心态和姿势,他们因双目失明,心情悒郁,又无处排解,因而“专发愤乎音声”。作品以重墨描绘箫声的丰富、多变,表现其所引起的不同的感受。“其巨音”,在天地间缭绕回荡,“若慈父之蓄之”;“其妙声”,清静、流畅、柔顺,“若孝子之事父”;慷慨激昂之声如壮士,“优柔温润”之声,则似君子。文章对箫声多方铺陈描摹,穷尽其变化。然后,文章转入描写箫声的感化作用:“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刚毅强虏武反仁恩兮,? 逸豫戒其失”,精通音律者听了自愧弗如,就连动物听了也心神不安,蝼蚁、蟋蟀等“驮行喘息”,往来不定,“鱼?鸡睨”,瞠目忘食。文章结尾的“乱”,总结全文,赞美箫声“从容中道,乐不淫兮”,余音袅袅,变化无穷。本文是赋史上第一篇全篇描写乐器和音乐的作品,想象丰富,大量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创造出丰富多变的音乐形象,其体制、表现手法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东汉马融自叙其《长笛赋》就是追慕王褒、枚乘等人的《箫》、《琴》、《笙》颂而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