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洪炎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诗人。字玉父,南昌(今属江西南昌)人。黄庭坚之外甥。元钓末年(1094)中进士。曾因其兄洪刍被列入元钓党籍而遭贬窜,后又启用,累任著作郎、秘书少监,官至中书舍人。诗与兄朋、刍、弟羽齐名,号为“四洪”。诗属江西派。钱钟书说:“洪炎……虽然没有摆脱《山谷集》的圈套,还不至于象鹦哥学舌,颇能够说自己的话而口齿清楚。”(《宋诗选注》)。由于他曾亲身经历靖康之变,诗中颇多国破家亡的感叹,思想感情也比较深沉。如《次韵公实雷雨一首》:“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这是和友人郑公实《雷雨》诗的文字。因靖康之变后。汴京失守,丧失中原,当时诗人寄居客地,在大雷雨中,感叹“河洛腥膻”。他从个人的处境,想到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心旌摇摇,不能自止,写出的诗句使人读来倍感沉痛。尤其是“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两句结尾,更表白了诗人的心境:有志向皇帝陈情,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志,希望国家复兴,但又感到自己人微才弱,唯恐倾诉有所不尽,无法收到补救时艰的效果。诗中颇见诗人忠义和激愤之情。著有《西渡集》。 北宋诗人。字玉父,江西南昌人。黄庭坚甥,与兄朋、刍并称“三洪”。元钓进士,南宋初官至秘书少监。列名于《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派重要成员之一。其诗内容较为充实,尤其是南渡以后诗作时时流露家国之思,如《山中闻杜鹃》“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以质朴寻常的语言溶化前人典故和诗句,在习见的诗材中翻出新意,把国土沦陷、有家难归的沉痛心情写得真挚感人。其诗以五律、七律居多,大抵句律严整而不伤于雕琢,造语生新而时含理趣,章法似断而实连,都颇类黄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酷似其舅”,不为无据。有些作品则受到杜甫影响,造语凝重,意境沉郁。其整个创作虽在杜、黄影响笼罩之下,尚未形成鲜明个性,但并非单纯模仿,实际成就位居“三洪”之首。清王士肚《带经堂诗话》认为“其诗局促,去豫章(黄庭坚)殊远”,并不符合事实。著有《西渡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