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浙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浙派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著名篆刻流派之一。崛起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由丁敬开创。后继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7人,皆崇尚秦、汉,兼采众长,勇于创新,各具面目。讲究刀法,擅长切刀,形成古拙苍劲,平正安详的印风。以上8人皆浙江杭州人,故称“浙派”,又称“西泠八家”。后世凡与“西泠八家”艺术风格相同者亦通称“浙派”。 宋代琴派。因活动于两浙地区,故名。古琴演奏在宋代蔚然成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技巧亦有显著发展。北宋时已形成汴梁、两浙、江西等明显的地方特色,各地琴家在演奏上各有其不同的风格。《琴书大全》卷十引宋政和间人成玉 《琴论》中语云:“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浙派虽兴起较晚,然后来居上,最为杰出。《续文献通考》载元吴澄《赠琴士李天和序》云:“以今三操:北操稍近于质,江操衰世之音也;浙操兴于宋,仅十有四传之际,扶丽切促,里耳无不喜。”可见浙派影响之大。浙派真正的奠基者为南宋的郭沔,他传袭张岩汇集的秘阁古谱与民间传谱,加以整理编辑,并在继承古代优秀传统和两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巧,成为浙派的一代宗师。其传人有刘志方、毛敏仲、徐天民、杨瓒等。毛、徐二人在杨瓒主持下,汇编成历史上收曲最多的《紫霞洞琴谱》(已佚)。毛敏仲又创作了许多琴曲,一直流传至今。徐天民则致力于传授琴学,其祖孙四代都以授琴驰名琴坛,故明代尊为“徐门正传”。后世将浙派所传琴谱称为“浙谱”,现存明代谱集受其影响颇深。可见浙派琴家在保存旧曲、创作新声、传授琴艺等方面皆有所贡献,因而促进了古琴演奏的发展,在古代音乐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明代中国画流派之一,首创于戴进。董其昌《容台集?画旨》:“国朝名士,仅戴进为武林(浙江杭州)人,方有浙派之目。”浙派山水取法马夏,多用斧劈皴,行笔跌宕奔放,铺叙远近,疏豁虚明,有痛快淋漓的笔墨之趣;浙派画家又多兼擅人物。著名画家有吴伟、张路、蒋三松、谢时臣等人。其后蓝瑛,画风虽与戴进不同,通常也被列入浙派,世称“浙派殿军”,与戴进、吴伟并称“浙派三大家”。旧时又称吴伟、张路等为“江夏派”,乃属“浙派”支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