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浪漫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浪漫主义分类:【文化精萃】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后影响到美洲。它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古已有之,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的一种反映,也是欧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斗争高潮时期的产物。面对启蒙运动理想的幻灭和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动荡不安。各阶层对现实生活普遍感到失望、不满。文学家们试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产生了扫荡古典主义,反思启蒙思想的富有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潮流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原因就在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作家的政治态度和立场不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倾向,即所谓的消极倾向和积极倾向,但在创作方法上有他们共同的美学原则:注重表现主观内心世界的理想,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把他们的理想和现实对立起来,反映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歌颂自然,着力描写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与现实社会的丑陋形成鲜明的对照,把大自然当成他们精神的避难所。实际上他们厌恶城市文明,积极支持卢梭倡导的“回到自然”中去的主张,借以抒发他们愤世嫉俗的感情,寄托他们的自由理想。重视把民间文学作为他们创作的素材和借鉴。因为民间文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自由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这些都滋润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惯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从生活的瞬息万变、精神的动荡不安和奇特的现象中揭示美。其文学形式主要是抒情诗。他们认为,抒情因素是文学创作中压倒一切和支配一切的因素,即便是叙事诗、戏剧和小说,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性。强调诗歌富于音乐性,语言要瑰丽多彩,气势磅礴,用以表达豪迈奔放的感情。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名人辈出:德国有史雷格尔兄弟、诺瓦里斯、布伦塔诺、霍夫曼、歌德等,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雪莱、拜伦、司各特等,法国有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史达尔夫人、雨果等,俄国有茹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美国有欧文、库柏、爱伦?坡、爱默生、霍桑、惠特曼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