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海塘分类:【文化精萃】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阻挡海潮侵袭,在长江、钱塘江入海口沙岸上所筑的人工长堤。其中长江南岸自江苏常熟到上海市称江南海塘;浙江省钱塘江口两岸北至金山卫,南至曹娥江口 (宋时延长至今镇海) 称浙江海塘或钱塘江海塘。全长800余里。海塘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钱塘记》提到汉代郡议曹华信筑钱塘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关海塘的最早记载。到唐朝就有正式详尽的修塘记录,称捍海塘。即使从唐算起也有1千2百多年的历史。后经吴越、宋、元、明、清不断修建,技术上也从初期的“版筑”法,发展至吴越的“石囤木柜”(用竹笼盛巨石,再打木桩固定),明时的阶梯式“纵横交错叠石法”,及清代的塘石槽榫相合,铁环嵌扣,油灰抿缝 (称鱼鳞石塘,日趋完善成熟,从而奠定了今日海塘的基础。 为阻拦海潮侵袭而修筑的人工堤岸。最早出现于西汉,以后筑塘技术不断提高,多由土塘变为石塘,规模亦扩大。继宋、元多次筑塘后,清康熙、雍正时六次大修海塘。江浙海塘最为世界闻名。自长江南岸江苏常熟县境至上海市沿海一带,称“江南海塘”;钱塘江口两岸,北至金丝娘桥,南至曹娥江口,称“浙江海塘”或“钱塘江海塘”,长200多公里,宋初征浙江民工几百万,一年建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