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涛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海涛志

分类:【文化精萃】

海潮书。又名《海峤志》。唐窦叔蒙撰。6章。成书于8世纪中叶。书中探讨潮汐成因,以为“潮汐做涛,必符于月”,“晦明牵于日,潮汐系于月,若烟自火,若影随形”。正确指出潮汐相应依月球运动而变化,并绘图表加以说明。进一步揭示潮汐涨落规律:“海之潮汐,并月而生,日异月同,盖有常数矣。盈于朔望,消于?魄,虚于上下弦,息于??。轮回幅次,周而复始。”正确指出一个月有两次大潮,在朔(初一)、望(十五),两次小潮在上弦(初八、初九)、下弦(二十二、二十三);落潮在娩(初三)和魄(十八)。计算出两潮或两汐的间隔时间。此书不仅标明唐人已摒弃了潮汐产生于潮神的荒诞解释,逐渐转向科学的探索,而且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完整的潮汐专著。其科学贡献远超唐以前其他潮汐书。收于清愈思谦《海潮辑说》卷上,有《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亦名《海峤志》。我国现存最早潮汐专著。唐代窦叔蒙撰,成书于8世纪中叶,共6章。该书揭示了潮汐成因、潮汐变化与月球运动关系,指出一年中有两个大、小潮期,算出一个潮汐循环所推迟时间为50分28.04秒,与现代测值极为接近。创立图表表示法,于潮汐“循环周始”规律可一目了然。定性、定量分析均较准确。清人俞思谦《海潮辑说》有辑录。

又称《海峤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潮汐专著。唐窦叔蒙著。窦叔蒙,浙东人,处士,生卒年不详。书成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凡6章,主要论述了潮汐的成因、潮汐涨落循环次数的计算、对高低潮时的推算方法、潮汐的周期性和分点潮。书中对潮汐周期的计算(12小时25分12秒强)已与现代通用值(12小时25分)相差甚少。更为重要的是书中创立了一种科学的独步一时的以天文历算为基础的理论潮汐表――潮时推算图表。它是一个直角坐标系统,横轴上列一个朔望月内的各种月相,纵轴标一日内的12个时辰。然后根据计算得出一个朔望月内各天两次潮汐的时刻分别标入坐标,再将这些点用斜线连接起来,便构成一个朔望月内的潮时推算图。从这张图不仅可了解一个朔望月内潮汐变化的整个情况,而且可极方便地由当天月相查出潮汐发生的时辰,或由时辰找到发生潮汐的月相(即日期)。窦叔蒙的潮时推算图表从理论上深刻地揭示了潮汐变化的规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论验潮表,比欧洲最早的“伦敦桥涨潮表”(1213年制,现存大英博物馆)要早400余年。此表对我国半日潮区至今仍有意义。《海涛志》现仅存清俞思谦编《海涛辑说》卷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