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添花架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添花架桥

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补做风流”。旧时广西罗城仫佬族婚俗之一。仫佬族的习惯,青年男女必须先“走坡”,后结婚。如果没有经过“走坡”这一婚前自由恋爱方式,俗信婚后就不会生育,因此,要“补做风流”。首先,要包一二百斤米的粽粑,挑到大家经常来往的十字路口,请师公念经。凡是过往行人,每人分发给二三个粽粑,从早到晚,见人就给,分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不够分发,有人说了句“没有了”,便视为不吉,明年再做。然后,夫妻俩人穿着新衣,各自拿着手帕和铜镜,从不同方向走来,边走边唱歌,走到十字路口时,男的送给妻子铜镜,女的送给丈夫手帕。回到家后,师公在夫妻俩的房门上,架起“花棚”,摆酒席招待三亲六友。宴席上,亲友们要唱的唱、跳的跳,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祝福夫妻俩人早日生育孩子。

仫佬族祈求子嗣的一种宗教活动,民间认为,人是婆王在花山所培育的花,并由她赐给人家。因此妇女久婚不育,就要请法师来作添花架桥法事以获得婆王保佑,使花童能过桥进家,早生子女。添花架桥有一定的礼仪。礼仪各地有差别,也有与其他求嗣礼仪相混。法事前先要准备两串三角粽和一架添花桥。粽子中插一根露出头的稻草蕊,扎结成串。用一截长一米多的较粗木棍,两侧削平,请法师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沐恩信士某某某(丈夫姓名)某氏(妻姓)同心乞求七男三女,求人长大,福有皈依”等字样。两头各钉上一朵用红、蓝两种颜色布制成的花朵,即成为添花桥。选择吉日良辰,法师带领求嗣夫妇去到田间路旁水沟边, 由法师焚香化纸,念咒诵经。法师问:“要男要女?”夫妇答:“男女双全。”又问:“要富要贵?”又答:“富贵双全。”接着法师又作法一番,烧纸化钱而结束。在法事过程中,要给过往行人每人一个粽子,以示吉利。有的将桥制成门框式。一根长约5尺、宽约4寸的横梁,两端下面置高约1尺的木墩。架在路边或祖坟附近。架桥时,法师在桥旁作法事,请来岳丈和5位房族亲戚,共同拉牵着用3匹接连起来的长白布。岳丈手执红白纸剪成的花童领头,其余亲戚在后,跟随着法师绕桥3圈然后从木桥上踩过。踩桥时都脱掉鞋子, 由求嗣夫妇和家属跪在桥头为他们换上新鞋。踩桥毕,牵着白布经过为求子而建在村边的小石桥回家。家中堂屋里摆着用长凳架成的“阴桥”,求嗣夫妇在桥头跪接法师和拉布亲属过桥。法师在神龛前“安花”,并在求嗣夫妇的卧室门槛上架“房门桥”。房门桥用竹片编成,上覆黄布和红布,两头插54个用红、黄、白三色纸剪成的花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