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清分类:【传统文化】 朝代名。女真族贵族首领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即汗位,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顺治元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统一全国,疆域西至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至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至东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至海南诸岛,西南至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人口在18世纪后期达3亿左右,成为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国家。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公元1911年(宣统3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至宣统3年,共历11帝276年。 朝代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朝。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建州部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 (今辽宁新宾) 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皇太极继立之后,于崇祯九年(1636) 改国号为清,改族号为满洲,始称皇帝。明朝后期满洲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创立了政治,军事、经济合一的八旗制度,攻取辽沈为根据地,击败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据有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顺治元年 (1644) 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开始了满汉地主阶级联合政权的统治。此后可以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历史阶段。清代前期从清兵入关到摊丁入地,即雍正元年 (1723),计79年,传袭了顺治、康熙两朝。顺治初年,实行剃发易服、圈地、逃人法等高压政策,民族矛盾上升,出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残酷屠杀事件。大顺军、大西军余部与南明政权联合抗清,坚持了近40年的斗争。康熙亲政以后,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三次出兵亲征噶尔丹,抚绥了内外蒙古诸部。清初仿明制设立政府机构和建立各项制度,以内阁为中枢首脑机构,政府官员满、汉兼用,为保障满洲贵族的利益,特设满官缺。独具特色的机构有管理皇家事务的内务府,专管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参与密勿的南书房。建立军事制度,除八旗兵外,还有绿旗兵,又称绿营兵,多时可达66万人。为了加强君权,皇帝 “自将” 正黄、镶黄、正白三旗,成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各旗旗主的势力削弱。圣祖玄烨裁抑议政王大臣会议。世宗胤肚设立军机处,并直接掌握这个处理军国大政的常设办事机构。经济上为了医治几十年的战乱疮痍、把故明藩王的弃地以 “更名田” 的名义分给农民,奖励开荒,治理黄河、运河、永定河,修筑浙江海塘及渠堰堤坝等水利工程,体恤民生,轻徭薄赋,并且多次蠲免赋税,到康熙六十一年 (1722) 时、全国垦田达八亿五千万亩,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康熙五十一年宣布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以康熙五十年的户口丁数为准,将丁税固定下来。雍正元年 (1723) 又实行“摊丁入亩”,进行了赋役制度的改革,废止了人丁税。清代中期从摊丁入地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道光二十年 (1840),计118年,传袭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孜孜求治,调整了生产关系,准许处于农奴地位的旗地上的壮丁“出旗为民”,开豁属于贱民身份的世仆伴当、乐户、惰民、丐户为良,废除匠籍,使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出现了 “康乾盛世”,也使明清之际中断了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以恢复,并且在一段时期内得到缓慢的发展。清朝始终重视少数民族和边疆事务,在喀尔喀蒙古三部设旗,奠立了北部疆土。雍正中在 “苗疆” (贵州),云南之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司等地实行改土归流; 在西藏派遣驻藏大臣。乾隆中两次平定了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平息天山南北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奠立了祖国西北疆土。是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达于极盛,国内辖地,除顺天府和盛京外,还包括称为本部的18省和称为藩部的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其疆域北至蒙古高原以北,南到南沙群岛,东至外兴安岭、库页岛,西到葱岭。乾隆末年,土地集中现象十分严重,大小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士无斗志,各地人民不断起来反抗,著名的有湖南、贵州石柳邓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北方的天理教起义。清代后期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即宣统三年 (1911),计70年,传袭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有清一代是西方殖民者东来时期,在陆路上与俄国接壤,康、雍年间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划定了中俄边界。在海路上与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发生有限的贸易往来。后来限制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和商人的贸易活动,愈趋闭关自守。英、法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两次鸦片战争迫使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及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失败,更加剧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为了寻求民族的出路,各阶层的爱国志士做出了自己的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坚持斗争14年,势力扩及到18个省。19世纪60年代,部分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地主、官僚发起洋务运动。70年代,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民族资本开始产生与发展。光绪二十四年(1898),资产阶级改良派拥戴光绪皇帝实行 “戊戌变法”,遭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派的镇压。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皇朝的统治。清初满洲贵族为了巩固统治,提倡尊孔读经,兴学校,开特科,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清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正是在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发展前进的。清代历295年、传袭11代,12帝。 中国朝代名。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女真领袖努尔哈赤建后金政权。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承袭明朝封建法制和政权机构, 联合汉族地主及蒙古等族贵族,统治全国各族人民。满族贵族掌握军政大权,圈占畿辅民田,强迫汉人“投充”,剃发易服,规定旗民差别待遇, 实行民族压迫。清圣祖 (1661―1722年在位)时,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政治、经济、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并消灭吴三桂等三藩割据势力。同时,进军青藏, 陆续肃清准噶尔部上层分子 * 噶尔丹、 * 策妄阿拉布坦、 * 阿睦尔撒纳, 藏族上层分子第巴桑结、珠尔墨特,维吾尔族上层分子布拉尼敦和霍集占 (即大小和卓木)等割据势力。在东北,联合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蒙古等民族,击败沙俄殖民势力,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国界。不久,又击败廓尔喀统治者入侵西藏,粉碎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加强祖国统一, 巩固幅员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康熙至乾隆朝,达到极盛时期,幅员西到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至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 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到海, 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封建国家。清宣宗(1820―1850年在位)始,政治日益腐败。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 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均被打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丧失大片领土。海疆香港、澳门、台湾、澎湖为英、葡、日本所占,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 西北今国界以外均为沙俄所占, 帕米尔为俄英分占,拉达克为英属克什米尔所并。1911年(清宣统三年),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自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始,凡传十一帝,共历二百七十六年。 我国政区分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18省;盛京、吉林、黑龙江、伊黎、乌里雅苏台五个将军辖区;西藏、西宁二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一级行政区和内蒙古等盟旗。 以公元1820年为准,今河北主要属直隶。明为北京。清顺治初,定鼎京师,为直隶省,置总督一于宣大(驻山西大同,顺治十年裁);巡抚三:顺治(驻遵化,辖顺天、永平二府,康熙初裁)、保定(驻真定,辖保定、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河间六府,顺治十六年裁)、宣化(驻宣化镇,辖延庆、保安二州,顺治八年裁)。五年置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十六年改为直隶巡抚,明年移驻真定。康熙八年复移治保定,为直隶省治。 雍正二年,复改总督。在今河北的有十一府:顺天、保定、正定、大名、顺德、广平、天津、河间、承德、宣化、永平;还有六个直隶州:遵化、易、冀、赵、深、定。 ② 此外,涉县、武安、临漳属河南彰德府;阳原以西属山西大同府,元氏以西属平定州;吴桥属山东济南府,丘县、临西属临清府。 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