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游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游方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摇马郎”。旧时黔东南苗族青年男女的谈情择偶活动。一般在农闲日子、赶集和节日喜庆时进行。各姓有规定的游方坡,通常是在村寨后面或侧面的山坡草地上。由男青年到女方的游方坡,以吹木叶、口哨、芦笙和夜箫等为信号,邀请女青年出来倾谈、唱歌。经过集体对唱,意中人便单独幽会。一旦双方建立了感情,并交换信物后,便订立婚约,结成配偶。

苗族男女青年婚前社交习俗。湘西和贵州松桃苗族称“会姑娘”;广西大苗山称“坐寨”;黔西北苗族称“踩月亮”;黔东南习惯上称“游方”,游行于苗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由对歌确立恋爱关系的社交活动。一般在村寨附近设有固定的游方场,只限本寨女子和外寨男女参加,且多在农闲或节日时进行。游方时男方用歌声或口哨、木叶、夜箫、芦笙等吹出的声音邀请女方出来,女方与男方通过对唱情歌,自由恋爱选择对象。一般是先集体对唱,后单独密谈,若有意成婚,则互赠礼品作为信物。清?乾隆《镇雄州志》卷3:苗族“婚姻不先媒妁,每于岁正,择地树芭蕉一株,集群少,吹芦笙,月下婆娑歌舞,各择所配,名曰扎山。两意谐和,男女归告父母,始通媒焉”。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也对该风俗做了详细记载,今仍沿此俗。

旧称“摇马郎”。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黔东南、黔南青年男女通过游方交结朋友,选择伴侣。每一个苗寨都有固定的“游方坡(坪)”。节日一到,女儿穿起父母置办的首饰、花衣去游方,男青年往往要爬山涉水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到游方坡上,以木叶调引姑娘们出来对歌,并通过对山歌互相介绍。入夜,姑娘们在芦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夜深后,男女青年围着火塘集体对唱,然后单独密谈,别时互赠信物。

苗族男女青年的社交恋爱活动。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多在过苗年、吃新节、爬坡节等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进行。有比较固定的场所,如村寨边的山坡草地、河边、芦笙场等。届时,外村男青年们相约结伴来到女方村寨附近,以吹口哨、木叶或芦笙等为号邀请女青年汇集游方场。姑娘们听到信号后,便会梳妆打扮一番,然后来到游方场,小伙子们热情主动地以歌相迎,接着男女双方便开始对唱情歌。通过对歌,互相了解对方的生产、生活和家庭情况。如果某一姑娘对某一小伙子有意,产生爱慕之情,而对方对她也有好感时,双方就从游方场分离出来,单独到一僻静之处对歌交谈。经过数次的交往,感情不断加深,双方便会互赠信物,私订终身。许多苗族青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旧称“摇马郎”。黔东南苗族青年男女的谈情择偶活动。一般在农闲时节,赶场天或节日喜庆时进行。各姓有规定的游方坡,通常在村寨后面或侧面的山坡草地上。由男青年去女方游方坡,以吹口哨、木叶、夜箫或芦笙等为信号,邀请女青年出来攀谈,唱歌。经过集体对唱,选择意中人单独密谈,建立感情后,交换信物,然后订定婚约,成为配偶。

旧称“摇马郎” 。青年男女的谈情择偶活动。流行于贵州省东南苗族地区。一般在农闲时节、赶场天或节日喜庆时进行。各姓有规定的游方坡,通常在村寨后面或侧面的山坡草地上。由男青年去女方游方坡,以吹口哨、木叶、夜箫或芦笙等为信号,邀请女青年出来攀谈、唱歌。经过集体对唱,选择意中人单独密谈,建立感情后,交换信物,然后缔定婚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