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漏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漏刻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计时仪器。漏,是漏水的壶,即漏壶;刻,是带有刻度的标尺,与漏壶配合使用,随壶水的漏出,不断反映不同的时刻。起源于殷、周,春秋时已普遍使用。唐徐坚《初学记》引梁《漏刻经》:“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宜乎夏商之代。”但汉以前只有关于漏的记述。早期的漏壶没有节制水流的装置,只是让其自漏,从满壶漏至空,再加满水接着漏,如内蒙古杭锦旗1976年出土的西汉漏壶每次漏空约十分钟,用漏了多少壶来计量时间,这就需要用人来日夜守候,故《周礼?夏官司马》称:“挈壶氏: 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随后发明了节制漏水速度的装置和带有刻度的标竿,叫做箭,箭用箭舟托起,浮在壶水上,壶水逐渐下漏,箭上的度数陆续显示,用以计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漏”字条:“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就是指的这种计时仪器。但西汉时只有单只漏壶,由于壶水逐渐减少,水流的速度也相对变慢,直接影响到计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东汉张衡发明了二级漏壶,即用一只漏壶和一只补给壶,以补给壶来补充漏壶的水,使其保持稳定的流速。漏刻在晋、唐、宋三代得到不断发展。

一种量度时间的仪器。又名水漏或漏壶。漏是漏壶,刻是刻度。是一种利用静水压强的简陋仪器。是从日常观察与试验中发明,虽还没有上升到科学概念的高度,但在没有钟表的古代,确是一项重要的发明。人们只要看受水壶里接受的水满到什么地方,即可知已过多少时间。漏刻的制作,历代略有不同,所用的壶数也不一样。最简单的就只有贮水壶和受水壶。后来出现多级漏壶,计时精度越来越高。北宋沈括在前人多级漏壶的基础上发明的浮漏,有很高的计时精度,每昼夜误差可小于20秒,这在当时是杰出的成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