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水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烟水亭分类:【传统文化】 原名浸月亭,在江西九江市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周瑜点将台旧址,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其上。后人因其《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命名为浸月亭。北宋时周敦颐又筑一亭,取名烟水亭。两亭俱在明嘉靖前废毁,明末在浸月亭废址重建,将已废烟水亭之名移此,称以至今。亭前有石剑匣两座,亭内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亦亭、宴会厅、境波楼等。 原名浸月亭,在九江市甘棠湖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当年周瑜为了打破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吞并吴国妄想,请来蜀国丞相诸葛亮商量联合破曹大计,同时也在这日夜操练水军,加强战斗力量。唐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其上,后人因其《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命名为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其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龙烟》之意而名烟水亭。 位于九江市内甘棠湖小洲。相传三国东吴名将周瑜曾于此筑台点将。唐元和十一年(816)左右,白居易贬江州司马时在此建浸月亭。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于熙宁年间来九江讲学,在湖堤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名“烟水亭”。两亭在明嘉靖前俱毁。明末在浸月亭旧址建一水榭式建筑,沿用烟水亭之名,直到如今。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末僧人古怀募款重建。主要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浸月亭等。1972年全面修葺,加筑曲桥,与岸相连。又新辟历史文物陈列馆,其中巨型“寿”字碑石,由“九转成舟”组合而成,笔力遒劲,传说是吕洞宾手迹;东林寺“砂钵”和石凿“藏剑匣”,也引人注目。近年新建周瑜点将台,并设“周瑜战迹展览馆”,举行“点将”仿古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