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爨龙颜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爨龙颜碑

分类:【文化精萃】

简称大爨。在云南省陆良县贞无堡 (亦称薛光堡)。公元458年 (南朝宋大明二年) 立。高4.21米,中央刻“宋故龙骧将军扩镇蛮校尉宋州刺史邛都县候爨使君之碑”,碑文904字,载墓主爨龙颜祖孙仕历及其世系。碑背侧刻有职官题名,反映了当时宁州官府的组织情况。碑文属楷书,掺有浓厚的隶书色彩,字体浑厚,结构多变,为书法艺术之珍品。

南朝宋正书碑刻。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大明二年(458)立。清道光六年(1862)阮元在云南陆凉访得,始著于世。纵388厘米,横146厘米,文24行,满行45字。书体古拙敦厚,神韵高旷。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之:“雄强茂美之宗”,“隶楷极则”;也有人称其为“六朝碑版之冠”。与东晋《爨宝子碑》一起受到书家重视,并称“二爨”。今在陆良县贞元堡小学校内。

在陆良县贞元堡小学内。此碑形制比爨宝子碑高大,俗称“大爨”。碑立于刘宋大明二年(458年),清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访得始著称于世。碑为长方形,额半园形。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碑额上部浮雕青龙、白虎、朱雀;下部有穿,其左右刻日、月。日中有三足金乌,月中有蟾蜍。碑额文字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爨使君之碑”。碑文有24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三段,共904字。墓碑主人爨龙颜不见史籍记载。碑文中记载了他祖孙三代都位居高官,其祖父是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其父是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晋宁、建宁二郡太守;他本人是龙骧将军;护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爨龙颜活了61岁。爨龙颜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很高地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14公里贞元堡小学内。为南朝宋龙骧将军、护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龙颜墓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458)。碑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碑额呈半圆形,上端浮雕青龙、白虎、朱雀。中央6行24字题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楷书。下端有一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蟾蜍。碑文正书24行,行45字,共904字。记叙爨龙颜祖孙三代仕历及其参与镇压益州赵广起义事。碑阴题名三列,313字,记录当时边疆地区政治、军事机构及人员甚详。由爨道庆撰文。此碑在书法史上有很高地位。书体雄强茂美,字体基本属楷书,但用笔多隶书风格,与相隔半个世纪之爨宝子碑比较,可以看出些微变化。原不为人注意,至清道光时为金石学家、云贵总督阮元发现并作跋语后,名声大振,以为其“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康有为则谓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现碑左刻有清道光至光绪间阮元、邱均恩、杨?题记。与云南曲靖之爨宝子碑合称“二爨”,以其体制较大,简称“大爨”。两者均为古碑珍品。

俗称“大爨碑”。碑额题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南朝宋时云南碑刻。大明元年(457)立。爨道庆撰文。碑高338厘米, 广146厘米。碑文共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叙爨氏远祖世系,南迁云南后落籍建宁郡同乐(今陆良), 世为南中大姓及墓主本人镇压少数民族起义等事迹, 为研究南中爨氏大姓崛起和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元李京:《云南志略》、《混一方舆胜览》著录。道光《云南通志》录有全文。书法遒劲,略含隶意, 论者推为六朝碑镌之冠, 碑在今云南陆良县贞元堡。与东晋*《爨宝子碑》合称为“两爨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