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牙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牙门分类:【传统文化】 ①军营大门。因帐前树牙旗,故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义追至界桥,(公孙)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唐代李贤注:“《真人水镜经》曰:‘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坚;若有折,将军不利。’牙门旗竿,军之精也。”②官署。同“衙门”。唐代李延寿《北史?宋世良传》:“每日牙门虚设,无复讼诉者,谓之神门。” 古时,天子或将帅巡行出征,多立旗以为营门,称为牙门。《国语?齐语》:“执?鼓立于军门”,三国吴韦昭注:“军门立旌为门,若今牙门矣。”后世因称官府之门或官署,并讹转作衙门。《南史?侯景传》:“初,景之为丞相,居于西州,将率谋臣朝必集行列于门外,谓之牙门,以次引进。”《北史?宋隐传》附宋世良:“郡无一囚,……每日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谓之神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