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牛李党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牛李党争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斗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李党以李德裕为首。穆宗时,牛僧孺为相。以私怨排摈李德裕,裕出为浙西观察使。武宗即位,德裕为相,僧孺被黜,宗闵被贬死。宣宗时,牛党成员白敏中任相,李党全遭罢斥,德裕几经贬谪,病死于崖州,僧孺还朝后亦病死。两党相互倾轧近四十年。主要分歧:牛党重科举,李党主门第;对待藩镇势力,牛党姑息,李党压制。两党在具体问题上各有是非。此次党争加剧了唐末统治危机。 唐穆宗至唐宣宗时期(821―859)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权力之争,又名 “朋党之争”。斗争的两派,一派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出身进士科的新权贵; 一派是以李德裕为首、依靠门第步入朝班的旧权贵。两派争执有二: 一是如何选拔官吏。牛党主张以科举考试为取士标准,提拔那些出身寒微而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按才能授予官职,不应按门第封官进爵; 李党则认为公卿子弟熟悉政事,寒门子弟纵然有才,也难胜重任。二是如何处置藩镇割据。李党主张藩镇割据是朝廷的一大隐患,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与中央分庭抗礼,势力越来越大,政府不能养虎为患,应以武力给予坚决镇压,否则后果难以设想; 牛党则认为对待藩镇应从现实实际出发,承认藩镇割据这一现实,以求相安无事。先是牛僧孺受李逢吉推荐执柄宰权,贬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牛党得势。唐文宗时,两党并用,双方互相排斥,势同水火。文宗慨叹道: “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 武宗时,李德裕为宰相,李宗闵贬死,牛僧孺被黜,李党得势。唐宣宗时,牛党白敏中、令狐?先后为宰相,李德裕被贬崖州 (今广东儋县西北) 做司户,死在任所。牛僧孺虽奉诏还京,但不久病死。牛李党争,历时近四十年,双方都未能解决唐后期统治者面临的危机,只停留在争辩、排斥异己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