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牡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牡丹分类:【传统文化】 毛莨科落叶小灌木。中国名贵花卉之一,传统吉祥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唐宋时极盛,《群芳谱》:“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摭异记》载,太和中,内殿赏花,唐玄宗问侍臣陈修已“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称首?”对曰:“中书人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后世遂有“国色天香”之号。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唐以后始以木芍药称牡丹。他花皆连用本名,惟牡丹独言花,故有花王之称,或曰“百花王”。唐皮日休《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至宋,洛阳牡丹被推为天下之冠,因称“洛阳花”。欧阳修《牡丹记?花品序》:“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洛阳人谓牡丹为花,成都人谓海棠为花,尊贵之也。”牡丹以其雍容华贵之姿而得“富贵花”美名。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作为吉祥物,是富丽、华贵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为历代诗文、绘画中的一大题材,应用极广。今邮票、工艺品、美术品、商标、商品装潢、广告中仍喜欢采用。在以其为主体的传统吉祥图案中象征“富贵”,不胜枚举,常见者有“国色天香”、“官居一品”、“满堂富贵”、“富贵长春”、“富贵耄耋”、“富贵寿考”、“富贵平安”、“富贵有余”、“神仙富贵”、“十全富贵”、“花开富贵”、“正午牡丹”等。 牡丹是“花之王后”,富贵与荣誉的象征。它从前叫做“芍药”,大约从公元五世纪时起,就已有人将它称为“牡丹”了。在《诗经》 中,热恋的青年男女就相互赠以芍药。牡丹大约是八世纪时,从过去土生的芍药花中培植出的。牡丹花有各种颜色,但是从过去到今天,红色的牡丹花始终是最名贵的。白牡丹象征着美丽而又聪明的年青姑娘。传说有个叫做“白牡丹”的女人,向仙人吕洞宾挑战,最后还是女人获得了 胜 利 。宋 人 欧 阳 修(1007-1072) 曾专为白牡丹写 过 一 本 书 。唐 代(618-907) 诗人们曾在他们的诗作中歌颂过牡丹。 牡丹: 象征着处女 在许多时代,“牡丹”几乎成了“花”的代名词。有个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戏曲中,说武则天皇帝曾傲慢地下令所有花必须立刻开放,结果只有牡丹花不服从她的命运。这个情节后来还被加以扩充,写进了小说《镜花缘》中。在俗语中,“牡丹”指一个魅力能使人神魂颠倒的年青美女。民歌中唱道:“等到园中牡丹开”、“牡丹花开香千里,引得花开彩蝶来”、“牡丹花开情郎摘”。(这里,“牡丹”指姑娘,“花、蝶”指小伙子。) 更特别的是:“露珠滴下牡丹开”。 绣荷包: 蝙蝠将一朵牡丹花围在中央 在绘画中,牡丹常与荷花、梅花、菊花等在一起,它们象征着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所开的花。牡丹与芙蓉画在一起,表示“荣华富贵”。其它还有: 与海棠在一起,表示“光耀门庭”; 与桃在一起,表示“长寿、富贵与荣誉”; 与松树和石头在一起,表示“富贵、荣誉和长寿”。 牡丹原产于我国,是毛莨科落叶灌木,因其花硕大艳丽、雍容华贵,故有“国色天香”之誉。牡丹的最早记载见于江东汉早期的武威医简。牡丹的栽培约起于唐代武则天时,以后逐渐兴盛。到了宋代,洛阳牡丹称雄于世。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1031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书中除记有24个牡丹品种外,在栽培技术上还载有接花法、种花法、浇花法、养花法、医花法等,其中不乏精细之处,如:书中指出种花必须选好土壤、去掉旧土,以细土用白敛米和好,防止害虫咬食花根;书中还十分重视利用变异来培育新的牡丹品种,指出当时著名的牡丹潜溪绯“本是紫花,忽于笋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发生了芽变,再移在他枝而育成的。由于宋代花卉栽培技术的进步,牡丹品种大增,名花辈出,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就记有牡丹品种109个,其中千叶黄花、千叶红花、千叶紫花、多叶红花、多叶紫花等都在10种以上。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录了牡丹180余种,并总结了前人栽培牡丹的经验,指出“善种花者,须择种之佳者种之。若事事合法,时时著意,则花必盛茂。间变异品,此则以人力夺天工者也。”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中引述中国牡丹在人工培养下创造许多新品种的实例,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学说作了有力的证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