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牡丹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牡丹亭

分类:【文化精萃】

传奇剧本。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名《还魂记》。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五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写成。为作者所著“玉茗堂四梦”中最负盛名的剧本。写的是杜丽娘游园梦遇柳梦梅,醒后思恋而死,后梦梅拾丽娘画像爱慕呼唤,丽娘还魂与其父抗争终于与梦梅结为夫妇的爱情故事。剧本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春香的形象,歌颂了杜丽娘的反抗精神,批判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反映了晚明进步思想潮流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和冲击。曲辞优美,情节奇特,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坛及青年男女的喜爱与赞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人据《牡丹亭》原曲词谱成昆剧《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演出较多,至今不衰。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刻本,明末毛氏汲古阁《六十种曲》本,清雍正间芥子园刻本,民国初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收录。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朔方、杨笑梅的校注本,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

明代传奇剧本。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作。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以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蓝本,将传说故事同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而成。剧本写南宋时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在《诗经?关睢》启发下,私游花园,由三春美景而感到青春之觉醒,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伤春而死。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时在园内拾得杜丽娘自画像,后与画中人阴灵幽会,掘墓开棺,杜丽娘得以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最后柳中状元,丽娘得受封。剧本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精神之摧残,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愿望,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其构思和文字风格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明人有改编本。解放后有《汤显祖集》本和单行校注本。剧中《闺塾》(通名《学堂》、《春香闹学》等)《游园》(通名《游园惊梦》)《拾画》、《玩真》(通名《拾画叫画》)等出一直是昆曲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之珍贵遗产。

鬼戏。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叙述杜丽娘因与书生柳梦梅相恋由生而死而复生的故事。南安太守杜宝为使女儿丽娘知书识礼,延请老秀才陈最良为师,专教丽娘。听了关于《诗经?关关睢鸠》的讲解后,杜丽娘心有所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游园解闷。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亲相爱,醒后十分伤感,以至于一病不起,葬于后花园中老梅树下。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养病。偶然间拾到了一幅杜丽娘的自画像,并且对“画中人”生了痴心,整天“姐姐,美人”地叫着。已在地府受了冥判允许还阳的杜丽娘见柳梦梅就是当年梦中之人现又如此爱恋自己,就以自己的鬼魂假托邻女与柳相见相爱。还阳之后两人结为夫妇。见《六十种曲》。

明代汤显祖所作传奇。剧情:南安太守杜宝请陈最良教女儿杜丽娘诗书,杜丽娘与春香游园,梦中与柳梦梅相爱,梦后忧伤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养病,拾到杜丽娘画像,深深爱慕。杜丽娘魂在花神帮助下而还生,柳梦梅与杜丽娘结成夫妇。它的主旋律是摆脱束缚专制、追求自由解放,而这又表现在杜丽娘由生而死、死而复生的过程;它描绘了梦中之欢、人鬼之欢、人间之欢;它描绘了梦中境界、幽冥境界、人间境界;它刻画了春香、杜丽娘、陈最良三个不同形象。它的戏剧冲突是人物内心的“情”与“理”的冲突。《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长生殿》《红楼梦》,它呼唤人性于人性沉沦的时代,是对宋明的程朱理学的最激昂的挑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