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犯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犯调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犯声”。乐律名词。有两层意义:一为越出本宫(均)音阶范围,侵犯另一宫,即本宫音阶内某音换用另一音阶的音,亦即异宫相犯的“旋宫”,是为调高的转换;一在本宫音阶不变的条件下,改用音阶中另一音级作主音,构成另一调式,从而侵犯或改变原音阶的主音,形成同宫异调,是为调式的转换。唐代词人始于创作中采用犯调手法,北宋末尤盛,大晟乐府的词家如周邦彦等便以此法增演乐曲。其词调中缀以“犯”字即表明犯调,如《侧犯》、《尾犯》、《凄凉犯》、《玲珑四犯》等。词中犯调兼有调高与调式转换两层意义,如宋姜夔《凄凉犯》为仙吕调犯双调,即夷则羽转夹钟商,研究者认为即F调的re调式转C调的sol调式。犯调亦为一种宫调转换,然与“转调”不同者系特指一首词内宫调的变异。犯调有一定的规则,姜夔《凄凉犯》序云:“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中犯双调,或于双调曲中犯道调,其他准此。”故认为住字相同(同一主音),方可相犯。如宋吴文英《玉京谣》和《古香慢》皆为其自度曲,自注:“夷则商犯无射宫。”二者皆住于“下凡”,故可相犯。犯调尚有另一个意义,即集合数调的句法,是为句法相犯,而非宫调相犯。如刘过《四犯剪梅花》即集合《解连环》、《醉蓬莱》、《雪狮儿》三个词调的句法组成新调。吴文英《暗香疏影》则截取姜夔《暗香》上片与《疏影》下片合成。曹勋《八音谐》所集更多至八个曲调。此类犯调后又称集曲,南曲常用之,后为元明曲家所承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