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狄德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狄德罗

分类:【文化精萃】

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曾因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而被投入监狱。从1750年起编辑《百科全书》,备受迫害,但以惊人毅力,不屈不挠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终于完成这一巨著。恩格斯称他是为真理和正义的热诚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主要著作有《论解释自然》,《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驳爱尔维修的著作论人》等。

狄德罗用自然状态说和契约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他认为,自然状态中,人人平等自由,这是由于当时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只遵从自然法即“永恒理性”。他认为,自由是天赐的东西,谁也不能从自然中取得支配别人的权力。权威产生于暴力和契约。他认为,暴力统治完全是不合理的,由契约得来的权力才是合理的。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权力完全地交给某个人,因此,政权是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不属于哪个人。君主必须遵守自然法和国家法,这是他有权威的条件。他不能任意行使权力,处置臣民。否则,人民就可以不服从他的统治。

狄德罗最初是自然神论者,后来很快变成了无神论者。他明确宣布,只要我活着,就不可能相信有所谓上帝。他认为,宗教是一切道德败坏行为和罪行的祸根,信仰摧残人的本性。他认为,人的情欲是幸福的源泉,因此他反对禁欲主义,认为那是人民的精神枷锁。他断言,宗教是无知的产物。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是比较彻底的,而且包含着一些辩证法因素。他认为,自然是由统一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现象是彼此联系的。因此他否认自然有什么目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每一个个体都有生长和衰亡的过程,“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 “世界生灭不已”。他以鸡蛋变小鸡的过程为例,驳斥预成论,认为预成论违反理性,他还认为,大理石经过多次转化,也可以变成人肉的成分。他以此为例说明,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物质便能发展出明显的感觉能力。因此,他批判笛卡尔心物相互独立的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思维是人脑的属性。自然现象的繁杂纷纭,是由物质的异质性造成的,自然是异质元素组合的一般结果。这是对物质的质的多样性的天才猜测。

狄德罗的认识论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他认为,我们应该在自然中,而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握物体。自然是认识的对象。“感觉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来源”,而感觉是由外物作用在我们感官上引起的。因此,他批判贝克莱的唯心主义,指出,只承认自己的感觉,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则,是荒谬绝伦的,是瞎子才能造出来的东西。他同时看到,仅从“理论上”、从逻辑上很难驳倒这种谬论,驳倒它要靠实践。他不仅重视感觉经验,同时认为必须借助理性才能解释自然。“一切都归结到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他认为,我们有三种认识方法,一是对自然的观察,它收集事实;二是思考,它把事实组合起来;三是实验,它验证组合的结果。他主张,观察要专注,思考要深刻,实验要精确。他说,实验的目的是多方研究对象,使现象能联成一气,即把规律推广到新事例上去。任何猜测和假设,如果经不住事实的考验,就破产了。他坚持经验归纳法。他不懂得科学抽象的意义,认为一切抽象只是语言记号。

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生于外省的小城朗格尔。父亲是个制刀师傅,家境富裕。早年在耶稣会学校受教育,后在巴黎的阿尔古公学就读。毕业后又学法律,但他的兴趣在数学、语言学、艺术、哲学方面。父亲终断经济供给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他当过家庭教师、翻译历史、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学成才,并结识了卢梭、孔狄亚克等知识分子。处女作为《哲学思想录》。因写《盲人书简》,宣传无神论,被捕入狱。他后半生以编写《百科全书》为终生事业,担任总编辑,并亲自撰写了近千条专题,被称为《百科全书》派领袖人物。狄德罗写了大量的哲学、小说、戏剧等作品,以及美学、文艺理论方面的著作,如《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沙龙》、《绘画论》等。他以唯物主义的原则,提出了新的文艺美学思想,创立了一整套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美学上他提出“美在于事物的关系”;文艺理论上他的基本原则是“艺术摹仿自然”;戏剧上他从现实主义理论出发倡导戏剧改革,建立新剧种“严肃剧”来代替贵族阶级的戏剧。《关于私生子的谈话》和《论戏剧诗》是他最重要的戏剧理论著作。他反对古典主义,要求艺术民主化,主张戏剧是反封建斗争的武器之一。他死后出版了他的《修女》、《拉摩的侄儿》、《定命论者雅克》三部小说,为他取得文学家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拉摩的侄儿》是狄德罗最优秀的哲理小说。小说主人公拉摩是音乐家让?费里普?拉摩的侄儿。他原本聪明有远见,爱好音乐,有可能成为音乐家,但由于时代的影响,他沦落为一个终生谄媚、吃白食的肮脏而又可怜的寄生虫,成为罪恶社会的牺牲品。这部小说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因为它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性格中的尖锐矛盾。他的哲理小说常用书信体和对话体,注重描绘人物形态,发掘他们心灵深处的感情,并用人物性格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