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猫头鹰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猫头鹰忌分类:【传统文化】 动物凶兆。汉族、鄂温克等民族民间俗信之一。流行于全国各地。此鸟学名鸱?(chixiao)音吃肖,亦称鸱鸺(xiu音休),俗称“夜猫子”、“夜行游女”等。自古便负有多种恶名:一曰取子毁室。源于《诗经?幽风?鸱?》:“鸱?鸱?,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又曰食母。《说文》释为:“不孝鸟,食母。”因被古人称为“恶声之鸟”,视其为不祥之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一?飞入贾生居室。贾生查阅占卜书,云,主人即逝之兆。《宋史》叙曰,一?落于家槐之上。主人命人射之,一箭便中。两日后,主人亡。意为鸱有勾魂之术。又因其生活、栖息于荒丘丛?与坟墓之间,习于夜间飞行,俗信此鸟可与阴间相往,故忌之恶之,并以此喻奸邪之徒。《汉书.贾谊传》引其《吊屈原赋》句:“鸾 伏岗兮,鸱?翱翔。”此种禁忌习俗至今仍在汉族、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中流传。俗忌闻?鸣叫,以为是人、畜病、死的凶兆。湖南人以为,此鸟夜鸣,村中必有人死;河北人若闻其音时手中持碗,须立即将碗摔碎,以破灾祸。有些地方则有念骂语“秃鹫叫秃鹫死,秃鹫脸上蒙白纸”的禳解习俗,以为可化凶为夷。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