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世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世贞分类:【传统文化】 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秉性耿介,不事权贵,为严嵩所忌恨。 其父王?以 河失事,嵩谗于帝,系狱,论死。世贞曾作长诗《袁江流钤山冈》、《太保歌》等,揭露严氏父子罪恶。隆庆初,又伏阙讼父冤,得昭雪。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其论诗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倡导复古模拟,有片面追求格调、法度倾向。李攀龙殁后,世贞独领文坛二十余年。影响所及,成一时风气。晚年主张稍有改变。其诗作不脱拟古之迹,且藻饰太甚,但其律、绝诗却较富才情,颇有佳制;乐府诸诗,亦在李攀龙之上。又能戏曲,所著《艺苑卮言》,论述南北曲产生原因及其优劣,时有创见。有《?州山人四部稿》等。传奇《鸣凤记》亦传为其所作。 清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字元美,号凤洲,别号凤洲山人。江苏太仓人。嘉庆八年(1529年)进士,除南京刑部主事,后迁山东青州兵备副使。时严嵩父子专权,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罪而被陷入狱。世贞虽竭力营救,继盛仍被杀,乃为继盛料理后世,因而忤严嵩,嵩借故杀世贞父,并免世贞官。后严氏败,世贞复被起用,累官至刑部尚书。才学富赡,尤好诗文。与济南人李攀龙同为文学界“后七子”领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反对唐顺之等人的反复古理论。攀龙殁,独操柄文坛20年,门生满盈,影响颇巨。谓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所作多摹拟造仿,而学者甚众,造成不良影响。晚年渐对专事模仿的文风不满,文学主张稍有改变,诗文较前清真近情,诗风亦渐趋平淡自然。诗以乐府古体为精,散文记游之类,亦所擅长,如《海游记》,即颇饶情趣。于戏曲尤有研究,所著《艺苑卮言》一书,论述南北曲产生原因及其优劣,颇多创见。亦善作传奇,其《鸣凤记》(一说为他人所作)最为著名,揭露严嵩父子专权误国,迫害忠良,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时代感,在明传奇中是较优秀的一部,并为传奇表现重大题材开了先河。惜事件过繁,结构松散,人物也欠鲜明。另著有《?州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及《世说新语补》、《凤洲笔记》、《?山堂别集》、《?州稿选》、《全唐诗说》等多种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