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朴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王朴律

分类:【传统文化】

制定于后周沿用于宋初的乐律制度。因由后周枢密使王朴主持制定,故名。宋王应麟《玉海?律历?律吕下》载:显德六年(959),“王朴依周法,以?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以上下相生之法,推之得十二律管,乃作律准十三弦,用七声为均,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调。”参与制定此律的后周判太常寺窦俨入宋后仍兼太常,故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乾德四年(966)沿用此律。后为和岘律所取代,然其后还间或恢复使用过。

古代以王朴命名的定音方法。五代后周世宗时※王朴,于公元959年,奉诏“详定雅乐十二律旋向为宫之法”(《五代史?乐志》),因而设计的一种制。王朴在解决旋宫问题时,采用弦律。在叙述律准设置时说:“十二律中,旋用七声为均……发其均主之声,归乎本音之律……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调。”他意在不用变律,又能解决旋宫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十二律体系的基础上,局部地调整“三分损益律”,改变其中某些律的音高;但其调整法并无严格的数理系统,而属于一种经验的做法。王朴律稍近十二平均律,但并非准确的十二平均律。因此,与十二平均律进行比较时,从不同的律作为标准音高出发,就产生不同的结果。王朴律的黄钟频率为379.5赫(参见黄钟律),蕤宾频率为539.57赫。从黄钟和蕤宾出发,与十二平均律作比较,可以得到最大和最小的音分值差。下表中第三栏,是从黄钟出发,以现代十二平均律α′=440赫为标准,王朴律的黄钟相当于#f′而比#f′高43.91音分。以黄钟#f′作为±0音分,可以得到各律的最大的音分值差(如无射14.14音分、夹钟13.33音分等)。第四栏是从蕤宾出发。以现代十二平均律α′=400赫为标准,王朴律的蕤宾相当于c

2

而比c

2

高53.17音分。以蕤宾c

2

作为±0音分,可以得到各律的最小音分值差(如夷则2.88音分,大吕1.95音分)。

王朴律与十二平均律比较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