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境科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环境科学分类:【文化精萃】 研究人与环境大系统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探索人类环境质量,寻求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途径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最早提出这一名称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当时专指研究宇宙飞船中的人工环境问题。现在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已不断扩大。主要内容包括对环境大系统的质量基础理论研究、质量控制与治理研究以及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三大部分。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人类和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达到某种相对的平衡,从而建设一个具有和谐结构和高效生产能力的生态系统。一般认为,环境科学是在人类认识到地球自身遭到严重的污染后而促其诞生的。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工业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美国波士顿率先出版《寂静的春天》(美R?卡逊著,1962年版)一书,强调环境恶化的严重性,为人类敲响警钟。尔后,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又发表了一篇题为《只有一个地球》的人类环境报告,影响很大。从此对环境的科学研究,一发不可收,成为本世纪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分支学科有三类:基础环境学,包括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等,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自然科学规律在环境系统中的具体运用;应用环境学,包括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分别研究环境保护中的有关法律、经济和管理等问题;环境学,包括理论环境学、综合环境学和部门环境学,它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方向性特点,是学科的核心内容。当前,以整体观念剖析环境问题,加强全球性合作研究,提高环境监测效率,注意生命维持系统以及扩大生态学原理的应用范围等是本学科的主要发展趋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