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现象与服饰字词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现象与服饰字词

分类:【风俗文化】

草鞋费: 旧时婉指公差衙役向案犯或当事人索取的钱财。意思是说补偿因四处奔走而损坏草鞋的费用。宋范成大《催租行》: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也作“草鞋钱”。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 “我劝哥哥饶了你性命,有甚么草鞋钱与我些。”元无名氏 《陈州粜米》 第三折: “吃他几钟酒,讨些草鞋钱儿。”

初衣: 婉指辞官。唐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参见“反初服”。

辞绂: 婉指辞官。明王世贞《感述六十韵》:“恋禄违辞绂,惊心阻叩阍。”

衰?: 丧服,婉指家中有人故去,正在服丧期间。《左传?定公九年》: “吾犹衰?,而子击钟,何也? ”清俞樾《荣香室续钞?衰?中行嘉礼》:“按衰?之中,举行吉礼,此世俗权宜之事。”

反初服: 初服指出任官职前的衣服。又返回穿当官以前的衣服了,婉指辞免官职。《楚辞?离骚》: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八: “常愿反初服,闲涉颍水河。”也作“返初服”。明何景明《发京邑》诗之一: “驾言返初服,行矣遂林皋。”

更衣: 旧时贵族士人穿长衣,如厕多有不便,在进厕所前要脱去长衣。后来就用更衣婉指上厕所。有时也把厕所婉称为更衣室。《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水浒传》第四三回: “曹太公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里。”

挂冠: 将冠帽摘去挂起来,婉指辞免官职,今泛指辞职。宋苏轼《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巨庐先生古君子,挂冠两纪鬓未苍。”1986年6月27日 《人民日报》: “此外乌拉圭队教练博拉期早就声称,不管最后结局如何,都将挂冠而去。”

挂鞋: 婉指球类运动员及田径运动员结束运动员生涯。1985年3月9日《文汇报》:“日本女排由于江上由美三位主将挂鞋,实力明显减弱。”

挂靴: 靴指足球鞋,婉称足球运动员退出运动队。1983年3月 《足球界》: “容志行挂靴任教了,但愿他的‘最佳’精神和‘志行风格’发扬光大,永放光芒。”

艰服: 艰: 指父母的丧事。艰服即正在服丧。唐赵?《因话录?角下》: “?初释艰服,候见。”

剪荷包: 荷包,指人的衣服口袋。婉指扒窃。元无名氏《临潼斗室》楔子:“我如今烧了山寨,散了贼兵,我也不做贼了,我去羊市角头学剪荷包去了。”

剪绺: 绺,身上佩带的东西。割取别人身上所佩带的东西,为行窃的一种手段。旧时因婉指窃贼扒窃为“剪绺”,亦用以婉称扒手。《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 “长江一带剪绺贼多得很啊,轮船到的时候,总得多派几个人弹压弹压才好。”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引 《尧山堂外记》: “状元必在荷包里,争奈京城剪绺多。”

结缡: 婉称女子出嫁。古时候女子出嫁前,母亲要为女儿系上佩巾,以此告诫女儿到了夫家后应勤俭持家,严守妇道。缡,佩在胸前的丝巾。汉张茂先(华)《女史箴》:“施衿结缡,虔恭中馈。”唐权德舆《帼坊节度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 “继娶天水权氏……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

结?: 婉指女子出嫁。?,古代女子出嫁时的佩巾和五彩丝巾是母亲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唐韩愈《寄崔二十六之》诗:“长女当及事,谁助出?缡? ”

解弁: 弁是古代官员的帽子。除去冠帽,婉指免去官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那年我进京,在客店里看见一首壁诗,署款是: ‘解弁将军’。”

解朝簪: 簪指在朝中作官的人将冠帽和头发系在一起的簪子。朝簪,即指官帽,官职; 解去朝簪,婉指辞去官职。明高明 《琵琶记?

询衷情》: “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

解冠: 冠是古代官员的佩饰。脱去冠帽,婉指辞官。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出汀州而解冠,入溆浦而捐祝。”清顾炎武《赠卫处士蒿》诗: “逢萌即解冠,范丹亦绝粮。”

解龟: 解去所佩的龟印,婉指辞免官职。汉制:凡吏秩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印背有龟纽。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 “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解甲: 脱下战衣,婉指战败投降。《汉书?八七下?扬雄传》: “叔孙通起于包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群臣之仪。”

解佩: 佩是古代文官所佩带的饰物。文官解下佩饰之物,婉称辞官。《北齐书?祖鸿劝传》 与阳休之书: “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则吾于兹,山庄可辨。”

解绶: 解下印绶,婉指辞官。汉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 “迁闻喜长,……郡政有错,争之不从,即解绶去。”

解缨: 缨是古代官员系冠帽的长丝带。解去帽缨,冠帽就会掉落,婉称辞官。唐钱起《归义寺题震上壁》诗:“不作解缨客,宁知舍笺喻。”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 “解缨投散,抽簪辞闹,此意谁知至妙。”

解簪: 簪是古代官员连冠于发的针形饰品。解去冠簪,冠帽就会掉落,婉指免去官职。唐孙华《浙闱撒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一: “西风萧瑟动秋林,忽有邮书报解簪。”

解组: 解下印绶,婉称辞去官职。南朝梁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 “明年遂拜表解职,抽簪东都之外,解组北山之阳。”唐韦应物《答韩库部协》诗:“还当以道推,解组收蒿蓬。”

苴?: 丧服中用麻布制成的无顶的帽子和腰带,用来婉称居丧。《新唐书?杨场传》:“谓起苴?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

苴麻: 丧服,婉称居丧。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阁臣夺情奉差》: “辅臣苴麻,下充赈使,宁不汗颜。”

老衣: 婉称人死时穿的衣服。老,死的婉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棺木会,寿地会,念经殡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当代》1994年第1期: “玉怀说: ‘怕是不行了,快穿老衣吧。’”

落簪: 即落发,婉指出家当僧尼。南朝宋宗炳 《答何衡阳书》: “神理风操似殊,不在琳比丘之后,宁当妾有毁人理,落簪于不实人之化哉? ”

跑破鞋: 旧指乱搞男女关系的女子为破鞋,因以“跑破鞋”婉指嫖妓。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七一章:“他自己也染了一脑袋一屁股流氓习气,比方喝酒啦,打架啦,外带 ‘跑破鞋’。”

翘: 旧时女子缠足,所穿的鞋头向上翘,故以“翘”婉指女子的脚。《聊斋志异?江城》: “适公子言,曾于玉筒山见陶家妇,爱其双翘,嘱招致之。”

翘辫子:死亡的婉称。含讥笑或诙谐意。例: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巴金《第四病室》第七章:“那个内科病人,头天晚上进来,一句话也没有讲过,第二天早晨就翘辫子了。”杨朔《锦绣山河》: “我要是好生气,早就翘辫子了! ”也说成“跷辫子”。《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 “谁知他的药吃错了,第二天他就跷了辫子了。”邹韬奋《萍踪寄语》十三: “如果再这样接连跑,只有跷辫子了。”

求衣:求索衣物,婉指依附别人过活的处境。南朝梁江淹《报表叔明书》: “幸以盗窃文史之末,因循卜祝之间,故俯首求衣,剑眉寄食耳。”

施衿: 女子出嫁。古代习俗,女子出嫁时,母亲要为女儿整理衣襟。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买妾纳媵,因聘为资;施衿之费,化充床第。”

释绂: 脱去官服,婉指辞官。晋陆云《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 “投弁释绂,皓恩东岳。”

释冕: 脱去冠冕。旧时冠冕是为官的标志,因此以“释冕”婉指辞官。晋石祟《思归叹》诗: “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绂兮希彭聃。”

饰巾: 旧时候,人死后要在脸上盖上一块布,表示羞见先人于地下。后来就用“饰巾”婉称死亡。清赵翼《挽唐再可》:“何期遽饰巾,霞飞倏化羽。”

寿衣: 婉称给老年人生前准备好的死后穿的衣服。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一个家人拿了票子来,说是绸庄上来领寿衣价的。”

属纩: 婉称人病重将死。旧俗,人临死的时候,把一块新丝帛放在病人的鼻子前,以检验其是否断气。于是后来就用“属纩”婉称人之病危将死。《礼记?丧大记》: “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南朝宋鲍照《松柏篇》:“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上埋。”宋苏轼《陆龙图诜挽词》:“属纩家无十金产,过车苍哭六州民。”

束甲: 收卷起甲衣。旧时婉指战败归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霜须:以霜为喻,婉指胡须斑白。唐李绅《趋翰范遭诬构四十六韵》: “望天收雪涕,看镜揽霜须。”

私服: 婉指为自己家人所穿的丧服。《汉书?王莽传下》: “闰月丙辰,大赦天下,天下大服民私服在诏书前亦释除。”

桃色: 婉指男女情爱。多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因古代女子装扮后,脸色艳若桃花,故称。《十月》1989年第2期:“他想他正当年轻有为,正不该为这种桃色事件坏了前程。”程敏《党内大奸》:“我知道她在上海的名声不大好,主要是桃色事件,不过这也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桃色新闻:婉指男女情爱或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引起的新闻。陈登科《徐悲鸿》第四章:“这次,徐悲鸿在南京和北平不一样了,有桃色新闻传开了。”《当代》1993年第2期:“这当口谁要是出了一丁点儿桃色新闻,他就前功尽弃了。

童首: 婉称秃头。童: 秃。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 “急去巾,视童首之发,已长数寸,脱齿亦隐然有生者。”

偷香窃玉: 婉指与女子私通。香、玉是女子化妆品和佩带的饰物,借指女子。《再生缘》第六一回:“这点偏私还罢了,怎又起,偷香窃玉那心肠? ”

香消玉殒: 香、玉,喻指美女。年轻女子肌肤如玉,化过妆后更是香气扑面。“香消玉殒”婉称年轻女性死亡。如港台歌星邓丽君去世后,很多人称之为“香消玉殒”。徐迟《牡丹》: “船抵大江中流中,她越过栏杆,投身昏黑的江水中。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姣好云云。”

小鞋: 尺码比脚小的鞋,这样的鞋穿在脚上很不舒服。“给某人穿小鞋”婉指暗中打击报复、整人的行为。

歇顶: 婉指人因疾病或早衰而秃顶。《十月》1992年第2期: “过早歇顶的脑袋,似乎诉说他的坎坷经历。”也作“谢顶”。

行服: 居丧的婉辞。服,服制,按等级穿着不同丧服的制度。《晋书?武帝纪三》:“文帝崩,太子嗣相国晋王位。下令宽刑宥罪,抚众息役,国内行服三日。”清王士祯《池北偶谈?谈献三?重师》:“汉人最重其师,门生故吏,至有弃官行服者。”

遗簪: 卸去簪缨。因为簪缨都是古代为官的服饰,因此“遗簪”婉指辞官。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 “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玉鬓: 婉指白发。唐耿韦《上巳日》诗:“共来修禊事,内顾一悲翁。玉鬓风尘下,花林丝管中。”

玉碎: 指为保全贞节而死。明张煌言《答曹云林监军书》: “然弟之区区,以为宁进寸,毋退尺; 宁玉碎,毋瓦全。其素志然也。”

玉碎香埋: 婉指年轻女子之死。玉、香喻指女子。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

玉碎珠残: 婉指美女或年轻女子之死。清邱心如《笔生花》第十四回:“可怜九烈三贞女,葬鱼腹,未识沉埋在哪边。玉碎珠残亡得苦,只落了,芳名千古表其贤。”

玉碎珠沉: 美女之死的婉称。清邱心如《笔生花》第十二回: “防祸及,恐株连,反误佳人命又捐。休惹其,玉碎珠沉徒惋惜,也只好,消停缓议这姻缘。”

玉蓍:①雅称眼泪。泪水成线,状如玉蓍。唐李白《闺情》诗:“玉蓍夜垂流,双双落失颜。”吴有章《清宫词》诗: “宫花依旧烂春红,玉蓍双垂杂血浓。”②佛教徒也用来雅称坐化时垂下的鼻涕。

制服: 婉称居丧。按《礼记》记载,古代丧服有四制,因称丧服为“制服”,《后汉书?刘 恺传》: “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益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南史?张畅传》:“佩之被诛,畅池出奔赴,制服尽哀,为论者所美。”

制中: 制: 指古代丧服的礼制。制中,婉指居丧。《红楼梦》第一一四回: “那位甄老爷一见,便悲喜交加;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

白领犯罪: 脑力劳动者犯罪,多指经济方面犯罪。

白帽子: 比喻文化知识少、素质低、不懂业务等。

玻璃小鞋: 暗中刁难别人又不易让人发觉。

擦鞋: 拍马屁,奉承。

唇彩: 一种浓稠的液状的唇部化妆品,有银白色、珊瑚色、粉白色、红色、玫瑰色、冰蓝等多种颜色。有的品种还具有珍珠或金属闪亮的光泽。

戴帽大学: 指挂大学牌子而实际条件不够的专科学校。仿照“戴帽中学”而来。

戴帽下达: 指标下达时指定用途或落实在某单位或某人头上。

跌眼镜: 形容事情的发展或结果出乎意料,使人十分吃惊。前面常跟“大”连用。如: 大跌眼镜。

盖帽儿: 非常好,好极了,第一流的。这是一个来自北京的方言词。

挂鞋: 指球类运动员及田径运动员结束运动员生涯。

挂靴: 靴指足球鞋,指足球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不再参加比赛。

红帽子: 喻指那些戴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名分的私人企业。改革开放初期,一些私人企业尚不合法,为了生存和发展,于是擅自打起“集体企业”的牌子。红,指革命。

黄帽子: 北京街头收集速递信件的黄色顶盖邮筒。

猫步: 时装模特在T型台上表演时走的台步,因为很像猫走的样子,所以人们称之为 “猫步”。

面膜: 涂在面部继而形成薄膜的一种治疗及营养护肤品。按形状分为凝胶状、糊状、粉末状等。按作用分为营养型、清洁型、治疗型三种。

嫩肤: 通过护养使皮肤细嫩。

时装文学: 指缺少生活,只在技巧、形式上玩花样的文学作品,因其思想内容平庸,如同时装一样只重式样表现而得名。

纹眉: 美容术的一种,先将眉毛全部剃光,再利用电子技术勾勒出眉线和眼线,达到美化容貌或弥补天然缺陷的技术。

香波: 洗发剂。英语shampoo的音译。也称做“洗发香波”。

泳装秀: 指穿着泳装的表演,多在选美或选模特儿时进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