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瑶族舞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瑶族舞蹈分类:【中国民俗】 主要有猴鼓舞、打猎舞和长鼓舞等几类。猴鼓舞瑶语称“久格朗”,在丧礼上表演。届时,场地中央竖一齐肩高的大木鼓,场地一侧悬挂几面铜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动作不停地跳跃击木鼓,众人则随声上下扭动身体,神态如痴如醉。同时,一些人轮流上场打铜鼓助兴,其节奏与舞姿相合。打猎舞瑶语称“孰久”,也是在丧礼上表演,有打熊舞、打猴舞、打山羊舞、打野猪舞等,表现的是打猎场面。长鼓舞是一种喜庆舞蹈,主要表现生产劳动和制造木鼓的场面。麻江河坝一带瑶族中,流行板凳舞和芦笙舞。板凳舞多在“过冬”节(当地瑶族节日)以及婚礼、喜庆场合跳。亲朋聚会,当酒至半酣之时,先由一妇女领唱酒歌,一唱众和,随即妇女们每人手拿两只小板凳,边相敲击凳面,边进行舞蹈。舞蹈时,舞者依照节奏并跺脚,形成混合音响。基本舞步有单跺、双跺、单三跺、双三跺等。板凳舞队形简单自由,气氛热烈。芦笙舞芒给(水语音译,芦笙舞名称)在祭祖仪式和节日社交活动中表演。表现的是祖先迁徙的历史,有邀集、候行、出行等内容。由芦笙手吹芦笙作前导,女舞者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鱼贯走成圆圈。动作不多,以实踏、虚点为主。风格深沉、稳健。 瑶族打猎舞 (黄海 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